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空中开手机”变成现实!
今天凌晨00:16,
东航MU553航班,
从上海浦东飞往巴黎,
成为国内民航首个全程“空中开手机”航班!
机舱里是这样的情景,
简直欢乐到飞起
东航、海航、祥鹏等航空公司宣布,1月18日起,乘客可以在空中使用手机,但需设置为“飞行模式”。春秋航空则表示,2月1日起,在其航班上可用飞行模式手机。
民航局:验证后乘客可在飞机上使用手机
近年来,中国民用航空局为了满足广大旅客需求,根据中国国情,经过技术测试、规章修订等一系列工作,认为开放机上PED(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使用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16日,中国民航局正式发布了《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使用评估指南》,指南指出:
合格证持有人可根据 CCAR-121 部第 121.573 条“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禁用和限制”(b)(5)款“合格证持有人认为使用时不会影响飞机导航和通讯系统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确定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开放使用。
如需要,合格证持有人应对特定便携式电子设备使用情况验证后决定是否开放使用。
虽然PED使用评估指南发布,但并不是乘客可以完全自由在飞机上使用手机。
《指南》规定:
合格证持有人在其所运营的飞机上开放机上PED使用前,应建立相应的使用规范,内容包括明确可用的PED种类;可用/禁用的飞行阶段等。
就在PED使用评估指南发布之后,东航、海航、祥鹏、春秋航空分别宣布,乘客将可以在空中使用手机,但需设置为“飞行模式”。
已有部分航班可提供机上WiFi
目前,欧美国家的主要航司都允许旅客在机上以飞行模式使用手机。而相比欧美,中国民航局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对飞机电磁干扰方面的研究与政策均起步较晚。2017年9月,民航局宣布《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第五次修订已获交通运输部通过。这次修订,让“在机上使用手机”由明令禁止,转为各航司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手机“解禁”后,旅客将可查看自己手机上的内容,在提供机上WiFi的航班上,旅客还能够刷微博发微信,或是获取公共WiFi上的共享内容。除此之外,“空中支付”也将变为可能,机上购买纪念品、免税品等附加服务也会更便捷。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四季度,国内飞机安装有基于Ku卫星的机上互联网系统的,超过了100架,机上互联网覆盖率约为3%(2017年预计中国民航总机队规模约3200架)。
虽然以Ku卫星网络的带宽能力和价格,基本可以配合机上互联网的试点和小量体验。考虑到未来全舱乘客的WiFi接入,进一步挖掘商业价值,2018年更多航空公司则需要寻求更高技术手段。
机上互联网全球趋势:无Ka,不WiFi
更高技术手段是什么?我们看到,全球高通量卫星和Ka卫星资源的快速发展,正引领着全球机上互联网升级进阶。无Ka,不WiFi,或将成为未来的风向。对航空公司而言,Ka流量成本仅为传统Ku的1/5甚至更低,更有利于空中WiFi的规模运营、持续运营。
2017年,我国首颗高通量卫星浮出水面,“实践十三号”卫星成功发射。这是我国首颗搭载Ka频段多波束通信载荷的卫星,通信总容量达20Gbps,超过我国已研制发射的通信卫星容量总和,标志着我国通信卫星已进入高通量时代。
此外,“实践十三号”卫星完成试验验证后,转入Ka频段宽带通信试验业务,纳入“中星”卫星系列,命名为中星十六号卫星,使我国成为继美、欧等少数发达国家后掌握Ka频段宽带通信这一先进技术的国家,可为高铁、船舶、飞机等移动载体上的用户提供优良的宽带服务。
“实践十三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周志成曾表示,“实践十三号”就像把骨干网搬到天上去,通过空中、卫星传输,把带宽拉大,加大传输容量、加大速率,与地面比翼齐飞。
Ka卫星准备就绪,为我国机上互联网产业进入新时代奠定了基础。
中国空中Wi-Fi市场预期达百亿
使用手机的禁令解除,高通量Ka卫星的成功发射,国产系统的全球适航认可……中国机上互联网产业已经具备了飞奔起跑、跨越发展的所有基础,虽然目前相较于全球的空中WiFi覆盖率仍有差距,但未来发展非常值得期待。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全年旅客吞吐量达10.16亿人次,如果按照70%愿意付费算,也有7亿人次使用。在目前空中数据流量单价不低的情况下,一位长期研究空中Wi-Fi的业内人士认为,这个市场在百亿级还是可能的。
我们看到,国内空中WiFi进击的步伐越来愈快。绝大部分航空公司意识到机上互联网的至关重要,开始积极启动项目、提前谋划升级。从上市航企的披露看,国航、东航、海航、春秋航空等均已经布局航空WiFi。而其他A股上市公司中,辉煌科技、北纬科技等也都曾涉足相关业务。
预计到2021年,中国机上互联网机队规模有望接近总机队规模的50%,超过2400架。
“空中开手机”已成现实,
中国机上互联网时代正迎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