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8年,我国消费市场将呈现规模稳定增长、结构升级进一步显现,城乡差距缩小,新消费热点不断涌现的局面,最终消费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漆云兰
2017年,在国民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结构调整不断深化背景下,国内消费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态势开始显现,居民消费信心持续提升,最终消费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17年1—11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527.5亿元,同比增长10.3%,与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通讯器材、文化办公、体育娱乐等商品保持较快增长;前11个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115.0,且10月和11月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均超过120,为有史以来最高和次高水平;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5%,继续发挥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见图)。
进入2018年,世界经济全面复苏态势比较明朗,国内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提质增效趋势明显,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口仍处于上升期,上层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不断增加,新兴消费方式层出不穷、城镇化快速推进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消费市场将呈现规模稳定增长、结构升级进一步显现,城乡差距缩小,新消费热点不断涌现的局面,最终消费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支撑国内消费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居民收入增长情况是决定消费增长前景的最主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依旧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
化,提质增效趋势明显。2017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9%,为2015年9月以来最高,制造业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第三产业开始发力,工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企业效益持续改善。2017年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了23.3%。经济的增长直接带来就业形势持续向好,2017年1—11月,我国城镇新增
就业128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1万人。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5%,达到19341.8元。展望2018年,我国经济增长将继续向高质量增长迈进,整体保持稳中求进的运行态势,仍将处于较快增长期,这为居民收入和消费规模保持较快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将有利于提高居民整体消费水平。
上层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助推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服务性消费需求的较快增长
2016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跨越11000国际元。按国际经验,已进入消费升级加速期。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让中产阶层增长迅猛,根据BCG的《中国私人银行2017》报告,家庭可投资资产值在100万美元到500万美元,以及500万美元到2000万美元这两个区间内的家庭数量增长最快,2017年已达到210万户和30万户,预计从2017到2021年,这两个群体的财富值将以13.6%的平均速度增长。消费结构向更高层次转化,特别是以移动通讯和信息为代表的信息消费、与住房相关的商品消费及以教育、旅游为代表的精神文化消费均处于快速扩张期。
从恩格尔系数变化速度判断,我国消费结构升级速度也将进一步加快,并很可能进入消费结构升级的高潮期。从发展水平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总体上开始进入由温饱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的过渡期,城镇居民消费将以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为主要特征;从消费品和服
务消费的变化趋势看,城镇居民对服务型消费的需求将快速增加;从消费领域和消费频率看,收入的增加,时尚文化的流行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消费领域将不断扩大,人均消费品的消费总量会进一步增加,频率将进一步加快。包括文化消费、娱乐消费、教育消费等在内的服务性消费比例则不断上升,高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变化趋势明显领先于中低收入人群。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根据近年来高收入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特征,预计2018年,服务性消费支出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服务性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会进一步提升。
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促进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一是人口总量将继续增长,对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显现。我国仍处于人口上升期,2016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5.86%,人口不仅会增加对消费品的需求,对服务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长。
二是老龄人口总量和比重将快速增长,老龄化加剧消费结构变化。这突出地表现为对医疗保健、休闲养生、养老产业服务等相关服务性消费的需求将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总体看,人口老龄化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仍须进一步跟踪研究和评估。
三是处于个人消费支出高峰期的人口总量呈上升趋势。根据国际经验,个人消费支出的高峰期一般在40—50岁左右(事业有成、收入稳定提高等)。2016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显示35—44岁之间的人口比例最大,将对消费需求的扩大产生重要影响。
四是消费观念新、对收入预期高、消费倾向高的新生代消费群体成为支撑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80后”“90后”“00后”新生代年轻人也逐渐成为服务消费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同时,随着“二孩”政策的落实,新生婴儿明显增长,也将继续促进生育、家政、幼教等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
城镇化快速推进将进一步提升消费总水平
占人口近43%的农村居民收入偏低和消费支出水平低是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相对偏低的主要原因。由于城市人均消费水平是农村的3倍,因此,城市化率的提高将直接带动最终消费的增长。从国际经验看,城市化水平在30%—
70%之间,是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时期。2018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有2000万左右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业,城市消费总规模和总水平将呈加快增长的态势,对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将不断增强。
优化政府支出结构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
自2014年以来,我国政府消费支出呈上升趋势,政府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支出的持续增加,不仅部分替代居民在这方面的消费,间接增加居民收入,而且增加了消费信心,进而增加其它消费。总体看,我国政府对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支出有较快增长,但还显著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财政支出结构仍有较大优化空间,因此,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的支出,同时逐步缩小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在城乡、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差距,不仅可以缓解收入分配不公,而且可以改善居民对未来消费支出的预期,从而直接和间接地扩大消费需求(见表)。
新兴消费方式加快创新发展继续带动消费热点不断涌现
以信贷消费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消费方式在我国已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这将对扩大消费需求产生积极影响。
一是信贷消费的比重将继续较快增长,将对扩大消费需求产生积极影响。随着信用卡等新型信贷消费工具拥有量的快速上升和居民消费观念的逐步改变,近年来我国信贷消费一直在持续增长。随着信贷消费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居民对信贷消费认同度的进一步增强,信贷消费的总量和比例将进一步增加,这将对扩大消费需求产生积极影响。
二是“互联网+”向纵深发展,不断创造新的消费需求。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消费性服务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大量“互联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并高速成长,极大促进了服务性消费的创新发展。
在零售行业、住宿行业、餐饮行业、家庭服务行业、居民出行方面出现的新业态的快速成长,带动了第三方移动支付、移动地图、信用认证服务等更多新业态的迅猛发展。例如,2017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额突破100万亿元,市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
展望2018年,消费方式的创新将继续带动
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和消费增长。
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将为消费需求增长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和消费环境等因素对消费需求的增长状况具有重要影响,尚不完善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养老、医疗、教育等体制因素,对一些重要服务领域的准入限制等体制机制障碍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的深层原因。扩大消费需求已成各级政府的基本共识,改革的重点将进入消费领域,这有利于在短时期内建立和完善扩大消费需求的体制框架和政策体系,并有望在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一些体制机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这将为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也应注意经济中存在一些不利于消费增长的因素,如:2018年,车辆购置税优惠面临取消对汽车销售产生一定影响,房地产销售呈持续下滑态势也会对居住类相关消费产生影响。特别是快速增长的服务性消费在供给侧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利于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消费增长。
根据消费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我国消费市场应继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提升供给水平和质量,从而有效释放消费潜力,为新时代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动能,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