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小盘2017新股市场回顾【重质重量并举,打新收益下滑】
2018-01-16 13:21: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新时代中小盘2017新股市场回顾【重质重量并举,打新收益下滑】

新时代证券中小盘:孙金钜团队

导读

2017年发审委共审核498家公司的IPO申请,过会380家,过会率76.3%;证监会共核发IPO批文401家,共募集资金约2100亿;A、B、C三类投资者网下打新收益约1530万、1350万、380万元,较2016年网下打新收益出现明显下滑。

摘要

过会审核标准趋严,重质重量并举

2017年发审委共审核498家公司的IPO申请,其中过会380家,过会率76.3%。过会数较2016年同比增长54.47%,但过会率下降,特别是新一届发审委上任前后周均过会率分别为81.82%、62.50%,过会审核标准明显收严。2017年证监会全年核发IPO批文401家,全年募资规模约2120亿,平均每家新股募资规模5.3亿,IPO企业从预披露到获得首发批文平均耗时约588天。新股审核从严常态化,重质重量并举,也对拟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我们预计2018年全年IPO批文核发数将在250家左右,全年募资规模约1500亿。

新股平均开板涨幅较2016年大幅降低

2017年所有新股上市平均开板涨幅约265%,较2016年426%的平均开板涨幅大幅降低,新股赚钱效应减弱。但其中仍不乏表现优异的强势个股,2017共有36只新股开板涨幅超过500%,如至纯科技(开板涨幅约1490%)、掌阅科技(开板涨幅约1318%)、聚灿光电(开板涨幅约1180%)、康泰生物(开板涨幅约1071%)。上市新股普遍存在超涨现象,超过75%的新股在开板后半年内股价持续走低,新股上市后开板即卖出依然为最佳策略。

网下投资者打新收益下滑,A、B类投资者打新优势依然存在

2017年全年证监会共核发新股401家,其中参与网下配售的股票占77.8%。就网下中签率而言,2017年A类投资者平均实际中签率约0.040%,B、C类投资者平均实际中签率分别为0.035%、0.010%,C类投资者在中签率方面稍显劣势。由于C类投资者参与数量较大,而其实际获配股票数较小,C类投资者平均打新收益遭稀释程度较大。就网下打新收益而言,按全部打满计算,2017年A、B、C三类网下投资者打新开板收益分别约为1530万元、1350万元、380万元,较2016年三类投资者收益2100万元、1900万元、1300万元下滑明显。整体来看,A、B类投资者依然占据打新优势。

就底仓规模而言,A、B、C三类投资者底仓规模向主流的申购流通市值门槛(目前为6000万)靠拢,获得的打新收益率最高,原因在于2017年大部分参与网下配售的新股,其顶格申购实际资金门槛较低(顶格申购实际所需资金小于1亿的新股约占参与网下配售新股总数的78.50%),因此在满足主流流通市值门槛的前提下,小型底仓打新效率更高。当A、B、C三类投资者沪深底仓各配置6000万时,对应2017年全年打新收益率分别约为8.99%、7.82%、2.31%。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新股发行制度变化

1

过会审核趋严,重质重量并举

1.1、 过会审核标准明显收严

第17届发审委于2017年10月上任,IPO首发审核标准明显收严:2017年年初至2017年9月30日,发审委周均上会企业11家,周均过会数9家,周均过会率81.82%;2017年10月至2017年底,发审委周均上会企业8家,周均过会企业5家,周均过会率62.50%。2017年全年发审委共上会498家,过会380家,其中沪市187家,深市193家,全年过会率76.3%。

新一届发审委对上会企业审核标准收严表现在周均上会企业数下降、过会率下降、否决率上升。审核标准方面,资金募投项目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关联交易、财务信息合理性依然是审核关注的重点;除此之外,发审委对企业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指标、与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发生偏离的“异常”指标(如过高的毛利率)也提高了关注度。预计后续新股审核从严将常态化,重质重量并举。

2017年过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IPO“堰塞湖”现象有效缓解。2017年全年发审委共审核申请首发上市企业共498家,过会380家,包括2017年当年预披露企业共18家,2016及以前预披露企业共362家;而2016年全年过会企业约246家,包括2016年当年预披露企业4家,2015及以前预披露企业共242家。与2016年数据相比,2017年全年过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对往年在排企业的消化能力增强。

2017年预披露企业数增加。目前,IPO在排且已预披露企业470家,其中包括2017年预披露企业约350家、2016年预披露企业约80家;而2016年全年预披露企业数约250家,其中152家在2017年被消化。

2017年证监会全年核发IPO批文401家,其中沪市197家,深市204家,全年募资规模约2120亿,平均每家股票募资规模5.3亿,除去银行股上市造成的募集资金波动,2017年全年平均募集资金规模保持稳定。用时方面,2017年全年IPO获得批文企业从其预披露日至获批文日平均用时约588天,最小值210天,最大值1801天,2017年全年每批企业平均获批用时呈现下降趋势,IPO审批历程加速。

2017年10月以后,证监会IPO批文数下降趋势明显:2017年年初至9月30日,证监会平均每周核发IPO批文约9家,2017年10月初至年底,证监会平均每周核发IPO批文数降至约6家。证监会IPO批文数量的下降反映了新股审核从严的常态化趋势。新股审核从严常态化,重质重量并举,也对拟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我们预计2018年全年IPO批文核发数将在250家左右,全年募资规模约1500亿。

2

新股平均开板涨幅大幅降低

2.1、2017年新股平均开板涨幅较2016年大幅降低

2017年全年开板新股共448只,平均开板涨幅约265%,较2016年平均开板涨幅426%大幅降低,新股赚钱效应减弱。但2017年新股中仍不乏表现优异的强势个股,2017全年共有36只新股开板涨幅超过500%,如至纯科技(开板涨幅约1490%)、掌阅科技(开板涨幅约1318%)、聚灿光电(开板涨幅约1180%)、康泰生物(开板涨幅约1071%)。

2.2、新股上市存在超涨现象,开板即卖出依然为最佳策略

说明:图8、9为“箱线图”,线段上下顶点表示股票当期价格相对于其开板价的最大涨、跌幅,箱型上下顶点表示涨跌幅的上四分位、下四分位,箱型中的横线表示涨跌幅的中位数。

我们发现上市新股整体估值溢价仍在,新股在开板后一年内整体股价呈现回落趋势:距离开板日时间越久,个股股价相对于其开板价格下跌的现象越普遍,新股开板即卖出是最佳策略。

特殊的,我们发现:当上证指数触底MA120天线后在1-2日内迅速回弹并持续走高时,在触底日后约1个月内开板的股票的股价将继续走高。

对此结论,我们做了相应事件验证:2016年初至今,上证指数触底MA120天线后在1-2日内立即反弹并持续走高的事件共有3次,分别发生在2016年9月27日、2017年1月16日、2017年7月17日,我们选取事件发生点后续一个月内的开板股票,股票数量分别为21、59、39只,分别计算3个样本群在事件发生日后各自的累计收益率(图10)。结果证明:上证指数触底即反弹后一个月内开板的股票,其股价会在后续约30个交易日内继续走高。

相应的,我们计算了2016年以来3个事件点后续两个月内深次新股(399678.SZ)与次新股指数(884189.WI)的涨幅:两大指数均持续上涨,次新股指数的涨幅相对强于深次新股,次新股板块整体向好。次新股指数反映的是上市4个月之内的次新股行情,深次新股反映了深交所上市一年之内的次新股行情,次新股指数走势较强说明新近开板股票价格继续走高的可能性更大。

3

网下投资者打新收益整体下滑

3.1、A、B类投资者网下打新中签率具有优势

就网下实际中签率来看,A类、B类投资者网下打新优势依然存在,C类投资者网下打新稍显劣势。实际网下中签率是以A、B、C三类投资者按顶格申购获配的实际股数算得,A类投资者平均网下实际中签率(0.040%)高于相应网上中签率(0.038%),B类投资者平均网下实际中签率(0.035%)稍低于相应网上中签率(0.038%),C类投资者平均网下中签率(0.010%)明显低于相应网上中签率(0.038%),原因在于参与网下配售的C类投资者数量与A、B类投资者相比明显较大,其平均实际获配股数较小,C类投资者平均打新收益遭稀释程度较大。

3.2、全年网下投资者打新收益下滑,C类投资者收益下滑幅度最大

2017年沪市发行股票数量大于深市,沪市三类投资者的整体打新收益高于深市。截至2018年1月3日,2017年核发股票参与网下配售、成功上市并开板共289家,包括沪市163家,深市126家,沪深两市所有新股平均开板涨幅259.42%,沪市平均每家开板涨幅233.23%,深市平均每家开板涨幅292.00%。目前,A、B、C类投资者网下打新实际收益分别为1436.20万元、1272.66万元、361.63万元,其中沪市收益分别为816.42万元、720.99万元、228.62万元,平均每只股票收益为5.01万元、4.42万元、1.40万元,深市收益为619.78万元、551.67万元、133.02万元,平均每只股票收益为4.92万元、4.38万元、1.06万元。

2017年网下打新收益下滑,C类投资者打新收益较2016年下滑最明显。截至2018年1月3日,2017年获得批文且已上市但未开板股票共9家,未上市股票13家,除去5家因故暂缓发行股票(侨源气体、今创集团、地素时尚、天常股份、鑫广绿环),若按全部打满计算,预计2017年全年A、B、C类投资者网下打新开板收益分别约为1530万元、1350万元、380万元。2016年A、B、C三类投资者打新收益分别为2100万元、1900万元、1300万元,与之相比,2017年网下打新收益下滑明显,主要原因在于2017年新股平均开板涨幅较2016年显著收窄,新股赚钱效应减弱。C类投资者2017年打新收益较2016年下滑约70%,其下滑幅度在三类投资者中最高。

3.3、在满足主流流通市值门槛的前提下,小型底仓打新效率高

6000万流通市值成为2017年新股网下配售的主流申购门槛。2017年全年参与网下配售的股票中,6000万的流通市值门槛成为主流,在沪市、深市分别占比76.74%、74.07%。网下打新的流通市值门槛对网下打新收益率产生重大影响,申购门槛的提高将扩大打新参与者的底仓资金规模,在打新绝对收益维持不变的情况下,网下投资者的打新收益率将降低。

底仓规模越大,打新获得的收益越高。以网下配售的主流市值流通门槛(5000万、6000万)为参照标准,不同底仓规模将获得不同的打新收益,用于打新申购的资金规模越大,最终获得的打新收益越高。2017年获批股票中,沪市最高顶格申购门槛(即打满申购需要的最高资金)为5.60亿元,深市最高顶格申购门槛(即打满申购需要的最高资金)为7.92亿元。

底仓规模保持在主流流通市值门槛水平时,投资者的打新收益率更高。对2017年获批股票打新,仅在沪市配置6000万规模的资金(主流的流通市值门槛)参与打新获得的收益率最高,对应的A类投资者全年打新收益率约9.64%,B类投资者收益率8.36%,C类投资者收益率2.78%。若同时参与沪深两市打新,沪深两市不同底仓组合下,以在沪深两市各配置6000万资金(主流的流通市值门槛)参与打新的打新收益率最高,A类投资者全年打新收益率约8.99%,B类投资者收益率约7.82%,C类投资者收益率约2.31%。

表6为2017年A、B、C三类投资者在沪深两市配置相同规模底仓获得的打新收益率:在满足主流流通市值门槛(目前为6000万)的前提下,小型底仓的打新收益率更高,这是因为2017年上市新股依然以小体量股票为主,其顶格申购实际资金门槛较低(顶格申购实际所需资金小于1亿元的新股约占78.50%),从而使得小型底仓打新效率更高。打新收益的下滑与最高申购限额规定的存在,使得小型底仓打新效率高的现象被强化,打新投资者的产品规模也将趋于小型化。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