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中国经济:改革引领高质量发展
2018-01-15 16:30: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新时代的中国经济:改革引领高质量发展

文/佟亚云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经济时报社、中国经济新闻网、国研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第九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1月13日在北京举行,论坛的主题是“新时代的中国经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提出,2018年是我国创造良好条件开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年,经济运行有望延续增速稳、就业稳、物价稳、效益稳的“多稳”局面。根据李伟对“高质量发展”的阐释,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

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出发,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认为,中国经济要想成功地转型升级,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必须做强、做优“中国制造”。苗圩提出,当前中国制造业呈现出了“再工业化”、智能制造和深化国际合作三个趋势,未来,工信部将着力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着力推动信息网络技术和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推动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着力推动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工信部部长苗圩)

创新驱动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萌认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形成历史性交汇,我国迎来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赶超的重大机遇。

推进高质量的发展,还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认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要创新驱动供给侧,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二是要以“破、立、降”为重点,推进经济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三是要以改革引领来提供制度供给,最重要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提高经济生产效率的角度出发,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同样强调提高人的积极性。他提出,经济学的效率包括三种:生产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X效率。其中,由于存在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不一致,微观单位中个体间存在矛盾,或者有各种地方观念以及工人未能摆脱惰性等原因会产生X负效率。消除X负效率可以采用目标分解、求同存异、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在新时代、新观念之下,X负效率将会逐步减少,我国经济将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

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一些潜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李萌认为,当前我国科技发展仍面临着创新能力和体制机制能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挑战,比如 “第一生产力”和“第一动力”还没有真正落实到发展规划、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等改革发展措施上;市场体系中存在不少阻碍创新产品进入和创新企业成长的沟沟槛槛;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了创新成本;国有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成果转化等。此外,李萌提出,在国际环境方面,我们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封锁打压、新兴经济体发力追赶的双重压力,所处的国际创新环境比当年转型期的日本、韩国严峻得多。

“国家要强大必须依靠实体经济,依靠工业和服务业的共同带动,依靠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决不能泡沫化”,苗圩强调,制造业向高端发展要循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一步一步地发展,不可跨越一个阶段,直接进入后一个阶段,更不能一窝蜂、一阵热、炒概念,而是真正做好当前的事情,落实到提升制造业的质量和效益上来”。

在“三农”方面,韩俊认为,从形态上来看,乡村的振兴正在处在一种深刻的分化过程当中。长期以来,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的问题,因此要强化要素的供给,通过建立适合农业农村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等方式解决钱、地、人的问题。此外还要强化制度性供给,通过改革创新彻底打破城乡人才资源双向流动的制度障碍,解除要素下乡的制度限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乡村的各种资源要素活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