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燃烧了多天的“桑吉”轮突然发生爆燃,全船剧烈燃烧,火焰达到800至1000米左右,烟柱长达3000多米。剧烈燃烧后,“桑吉”轮沉没。
15日,“桑吉”轮大火已经熄灭,开始清污工作。
国家海洋局表示,将进一步加强空、海立体监视监测,扩大监测范围,针对沉船溢油开展监视监测,及时掌握溢油分布、漂移扩散状况,有效做好事发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影响评估。
“桑吉”轮:碰撞→失火→爆燃→沉没
1月6日,巴拿马籍油船“桑吉”轮与香港籍散货船“长峰水晶”号在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发生碰撞,导致“桑吉”轮全船失火。燃烧多日后,“桑吉”轮爆燃沉没。
14日“桑吉”轮突然发生爆燃后,央视记者乘坐国家海洋局的海监飞机进行空中勘察,到现场后,“桑吉”轮已完全沉没,现场一片火海。央视记者介绍,海面上只有“桑吉”轮的残留物和残油在燃烧,并形成了10平方公里的油污带,溢油情况非常严重。
据调查,“桑吉”轮为巴拿马籍油船,英文名“SANCHI”,隶属伊朗光辉海运有限公司,船长274米,本次装载有凝析油约13.6万吨,由伊朗驶往韩国。船上32名船员中伊朗籍30人。截至目前,已找回3具船员遗体,29人失联。伊朗方面证实32名船员全部遇难。
搜救灭火时“桑吉”轮不时发生爆燃
12日,央视记者曾登上海监飞机在空中勘察“桑吉”轮事故现场,发现船身仍在猛烈燃烧,溢油情况比前两天明显加重,火势已经蔓延到海面。船体倾斜严重,非常脆弱。
13日,上海打捞局的4名救助人员吊送至“桑吉”轮船艉甲板,在救生艇甲板发现两具遇难船员遗体。随后,救助人员进入船舶驾驶台,未发现其他遇险船员。
救助人员取下“桑吉”轮的黑匣子后,试图进入一层生活舱,但生活舱内温度高达89℃,救助人员无法进入。随后,救助人员对两具遇难船员遗体进行妥善处置,连同“桑吉”轮黑匣子一同带回。
视频来源:交通运输部
上海海事局副局长谢群威介绍,“桑吉”轮一直在燃烧,不时发生爆燃。我国救援人员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和安全威胁多次接近事故船只,近距离实施搜救和灭火作业。其中在10日和11日的作业过程中,“桑吉”均发生剧烈爆燃,迫使作业船舶后撤。
△救助人员登上难船“桑吉”轮
△救助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在船舱生活区进行搜寻
△救助人员将两具遇难船员遗体运送回“深潜号”
谢群威当时介绍:我们首先的是人命的搜救,到目前海上的人员搜救已经超过了140个小时,按照国际惯例超过72个小时就放弃,但桑吉轮船员还下落不明,我们还是不停止搜救,有一丝希望就百倍努力。
为何燃烧这么久?溢油污染有多大?
“桑吉”轮之所以燃烧这么久、还不时发生爆燃,主要是因为事发时,该船装载有约13.6万吨凝析油。
凝析油又称天然汽油,其挥发性极高,混合在空气中容易产生燃烧或爆炸。经过燃烧以后,还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成分,会对海洋环境存在潜在的影响。此外,凝析油含硫或者硫醇的一些杂质,一旦挥发到大气中还可能产生一定的大气污染,同时经燃烧分解会生成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有毒烟雾,通过吸入、皮肤侵入等方式均会对人体造成中毒伤害。
此前,国家海洋局网站发布消息称,1月12日9时,监视发现事故船舶附近有彩虹色的轻微油污带,采样分析显示,海水中石油类物质浓度为5.46~21.3μg/L。13时,事故船舶附近海域发现长约5公里的油污带,自船首向东北方向延伸,右舷中部附近海面油污仍有燃烧情况。
据国家海洋局监测,事故船舶距离我国舟山近岸约350公里,暂不会对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国家海洋局东海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勇表示:“这块应该属于开放海域,离我们人类居住的地方应该很远,影响很小。”
1月13日,监测人员在事故船舶附近海域进行了采样分析,监测结果显示,海水中石油类物质浓度高值为25μg/L,油轮泄漏燃烧可能对海域大气质量产生影响。
其他人都在看
编辑/ 王玥
来源/ 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