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提供: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姚瑾玲 2017年的“双11”期间,淘宝平台上平均每秒钟交易峰值达到32万笔,这个交易峰值远远超越了世界的其他国家。让每一笔交易稳定顺利地进行,除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平台之外,阿里还有什么独家秘笈?
1月12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超出想象,创新美好”2017创新领军者峰会上,阿里云研究中心主任田丰给出了答案。同时他还提出了云转型的方法论,并揭示了下一步商业模式的特征。
以下内容据田丰现场演讲整理:
数字经济体,是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领军全球的重要方向。数字经济既包括线上部分也包含线下实体经济。线上存在着非常强的异军突起趋势,全球前7大市值最高的公司都是互联网公司,后来我们说他们是云计算公司,到今年,我们会说这7家公司都是人工智能的公司,包括谷歌、苹果、亚马逊、Facebook,还有中国的阿里、腾讯、百度。
这七家公司属于平台模式,我们把它称之为平台模式1.0,实体经济里面也会产生自己的平台模式,每个行业都会产生自己的平台模式,也会产生行业的BAT。我们面临整个的升级空间非常大,中国GDP产业升级市场有10万亿,这10万亿会在城市上网,包括企业每一个网络都有传感器,大量的传感器会让每个商业模式流程往上,这个本身产生巨大的增值潜力,我们把这个商业模式叫智能产业。
怎么样从实体经济走向智能产业呢?
第一步先上云。三年里我们看到了大量企业,从大型的央企到中小型的产业链环节,无非就四个需求让它进行云转型:
第一,服务要上网,在网上卖东西是一种需求。你骑的共享单车智能车锁上网也是一种需求。
第二,峰值计算的需求。上网之后一定会面临着超越实体的业务量,比如说去做秒杀、大促,这些会面临一个业务峰值,比如“双11”。
第三,链接孤岛的数据中台。原来数据都是孤岛,现在有了互联网、云计算,这种数据孤岛一定会连成数据中台,每年“双11”就是数据中台。
第四,数据智能,有些行业天然就有数据高地,如医疗行业、基因、气象、工业,这些行业本身就有一个现象能利用人工智能改变数据基础。
这四种需求代表着产业链的优化。所以,我们提出了一个舞台的战略中局,下一步的商业模式会有哪些特征?
第一,数据智能化。一个好的平台模式一定要有协同性,网络协同性会成为新的商业模式估值的前提,当你拥有数据技术和网络协同性之后会拥有第三个轴——精准的商业链。什么是精准?精准就是你的库存是最小化,以销代产,前面有销量的需求,或者是能预测到未来的需求才会去生产。包括能不能减少我的物流方面的退货等损耗,甚至可以提前在下单之前把货不知道你家附近的前置仓,这些都叫精准。每一个物理世界的物体移动都有成本,如果通过数据让它精准地去生产,这有很大的价值。
第二,网络协同性。很多互联网公司一开始就是个网络化,都是个双边平台,有了卖家才有买家。所以一般来讲,传统企业直接会进入互联网转型。比如说亚航,亚航大量机票都是在网上卖的,但是黄牛党很猖獗,会通过外挂软件自己抢票,导致真正的消费者很难抢到票。一个航空航班只有上乘率达到80%,这趟航班才能盈利。如果黄牛党抢票之后没有人买,他会在航班起飞之前再退回去,这就造成很大的损失。这种平台模式已经面临了这种问题,阿里云帮助它用大数据把黄牛党画像找出来,这样凡是黄牛党我们会进行特殊的策略应对,现在网上销量非常好,85%都是正常消费者,15%是黄牛党,这是线下产业的例子。
接下来是最好的模式,既有平台的网络协同性,同时又有人工智能的能力。“双11”我们认为是既有数据智能又有网络协同性的场景,这种场景可以看到,如果没有数据平台的能力,无法去协同全球225个国家的这些消费者和117家物流公司,以及14万个品牌商,1500个商品,包括整个国家的海关、基础设施服务商。这是全球大的协同网,这个协同网在每年“双11”一到两周前开始做协同,一直延续到“双11”之后的两周,这是用数据智能和网络协同性创造出来的远远超过于企业边界的生态,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态圈。
大量的数据会产生大量的协同性和网络商业价值。现在,一些老牌的能源企业,比如中石化也想做平台模式。
2018年其实是人工智能进入所有行业重点深耕的时间段,阿里云也提供了大量行业方面解决方案。比如说城市大脑,用一个算法来控制全城所有的红绿灯,一个城市是由几十万个传感器和摄像头在路面上,通过算法去不断识别传感器的数据,比如说谁违章停车,这个路口有没有发生交通事故,原来是交警20分钟用人眼去看,现在用算法直接读取。原来限行只是一个路口手动挑红绿灯,现在算法能够告诉你哪个路口红绿灯还可以有优化空间,甚至全程达到最优。现在城市大脑已经在杭州、广州、成都、澳门很多城市应用。
还有工业大脑,可以把工业生产环节数据化。
包括医疗大脑,可以通过算法去查看胸片、X光片、CT片,准确率已经比人类医生高了20%,时间也比人类医生短很多,这对于中国大量缺少医生资源的偏远地区的老百姓是个福音。
以及环境大脑,中国海洋局、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中国天文台都把建国以后所有的数据放在阿里云上。
行业大脑的解决方案跨越20多个行业,3000多个解决方案,10万多名客户应用,包括航空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