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近5亿,开业3个月就关门,站上新零售风口的猩便利怎么了?
2018-01-11 22:48: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融资近5亿,开业3个月就关门,站上新零售风口的猩便利怎么了?

被称为新零售领域新风口的“智能自助便利店”并非遍地是金。近日,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天钥桥路的猩便利24小时智能便利店,刚开业3个月就被证实关店。

对于门店的关闭,猩便利官方表示属于猩便利迭代迁址。不过,围绕猩便利资金链紧张的话题却并未停止。

▲ 一位男士站在紧闭的玻璃门前张望。

猩便利成立于2017年6月,是哦加哦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和猩福(上海)有限公司合并后成立的新零售品牌,其商业版图包括“无人值守便利架”和“智能自助便利店”。

在首批门店开业时,记者注意到顾客必须支付98元年费成为会员,才能享受到店内的共享服务。致电客服后,记者得知,原会员依然可以在猩便利的其他门店享受同等服务。

▲ 门口贴有转让公告,明确该门面可以做餐饮。

猩便利成立以来,由阿里巴巴、美团、罗森中国等公司前高管组成的管理团队就是其最大卖点之一,而前期的高速扩张也引发外界关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猩便利无人便利架触点规模突破3万,智能自助便利店数量约为10家。

▲ 关于天钥桥路店关门的原因,猩便利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升级迁址”。

在此前的媒体报道中,猩便利曾透露无人便利架和智能便利店的布局是一个整体,单店的选址、开业运营和迭代升级的决策,都是在大数据计算的基础上得出的。因此单店的营业情况,也都是在整体布局的前提下加以考量的。

▲ 此前,猩便利主打的是自助式消费概念,顾客在手机上扫码结账,门口也贴着“验码离店”的提示。

记者拨打出租电话得知,该店面的转让费为50万元,每月租金高达9.8万元。附近店铺的店主告诉记者,尽管该区域靠近徐家汇商圈,客流量很高,但在便利店消费的人次并不多,一些白领等消费人群更多的是去附近的商场消费,在此开便利店性价比不高。

▲ 除了自助结账,共享业态也是猩便利的卖点之一,店内常备有共享充电宝、共享图书等物品。

无论在融资速度还是规模上,猩便利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一家公司。在2017年9月4日,猩便利宣布完成超1亿元天使轮融资,此轮融资由光速中国创业投资基金领投,美团点评创始人张涛、王兴、叶树蕻、王慧文也在投资阵营中。

2017年11月1日,猩便利又宣布获得3.8亿元A1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华兴资本、元璟资本跟投,光速中国创业投资基金等续投。至此,成立仅4个月的猩便利融资总额近5亿元。

▲ 店内的货架、产品等已经全部撤空。

在2017年11月获得3.8亿元融资后,猩便利表示计划用此轮资金,加大无人值守便利架点位拓展和智能自助便利店门店开发的投入,同时也会招揽更多新零售及智能软硬件领域的高阶人才,还将在高品质鲜食研发、生鲜供应链能力打造、配送效率提升等方面持续投入。

▲“猩咖”是猩便利的子品牌。

然而,近期围绕猩便利资金链紧张的话题一直没有停止。网络上先后传出猩便利在二三线城市的点位已经长期不补货,三四线城市停止扩张,猩便利要求其设备合作商澳柯玛公司停止之前商定采购的冷柜等电器的生产等消息。不过,这些传言已经被猩便利官方否认:“一些不实信息存在恶意扭曲夸大成分。”

▲ 绿色和黄色是猩便利的标志性配色,如今绿色的大门上了锁。

有业内人士算过这样一笔账:无人货柜单次补货的物流成本与人力成本在20元至30元,货物成本在300元至600元之间,单柜日收入在50元至80元,这还是忽略损耗和丢失成本的数据。整个公司的运营还要加上BD(商务拓展)成本、三四线城市新渠道成本、上海8家齐开的便利店以及无人便利店的研发成本,猩便利每月的运维成本应该相当高。

▲ 虽然店招牌已经拆除,但玻璃门上的猩便利贴纸依然附着。

目前,我国的无人货架企业有50余家,融资金额动辄过亿,点位竞争激烈,头部公司普遍烧钱抢占市场、点位。

据调查公司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无人零售店市场规模将扩大至9500亿元。自助便利店、无人零售不能走共享单车的老路,不计后果地铺设市场并不能带来利益和发展,如何利用平台优势稳扎稳打、触达用户痛点,把握市场风向标,不断契合商业发展态势,才是企业长久发展应考虑的问题。

记者 柏可林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