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你欠了多少钱
2018-01-11 14:23: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2017 年,你欠了多少钱

作者:代伟

在微信上,2018 年的来到有三大标志,一是各大微信群里噼里啪啦的红包,二是满屏的 18 岁,三是支付宝 2017 年度账单。

那天一早,支付宝发来推送:「过完今天,让 2017 彻底翻篇。」

在没还完花呗借呗、腾讯微利贷、信用卡之前,2017 年怎么翻篇?!

果然,下面点赞最高的一条回复是:「翻篇的意思是 2017 的花呗不用还了?(微笑)(微笑)」

很大一群人,左脚跨进了 2018,可右脚还滞留在 2017。

信贷习惯的 3 年崛起

马圆,25 岁,住在回龙观,在一家中关村创业公司做UI,收入刚刚破万,咬咬牙也能买件 Off-White。

马圆回想第一次「借钱」消费,是在 2014 年的双 11 狂欢节。

购物车里的一副耳机,天猫显示可以分期。这对于还是学生的马圆来说,是莫大的福音:一千多的耳机,分 12 期,每月少一顿聚餐就行了。

这一年,还有很多的人和马圆一样,也享受到了分期购物服务。

2014 年 2 月,京东推出京东白条,用户用白条购买京东网产品,分期支付贷款及利息,分期可达 24 个月,授信额度最高有 1.5 万元。

同年 7 月,天猫推出类似业务「天猫分期购」,由蚂蚁微贷联合天猫开发。

这是中国消费信贷的一个分水岭。

之前,中国的信贷消费主要是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等公司在做,以房贷、车贷为主。

而小额消费产品的信贷在中国始终没搞起来,很多人可能已经忘了没有花呗的时代小额消费信贷是什么——就是信用卡啊。

那个时代,办信用卡的摊子摆在小区里,摆在广场上,摆在校园里。没卡的不办,办了的不用,用了当月还成为了当时中国信用消费的基本形态。

这真是让银行烦死的一群客户,新用户拓展不出来,拓展出来的用户没有价值。

信用卡业务的主要盈利模式有利息收入,年费收入,商户回佣收入,取现费等。利息——你在免息期内还不分期,是没有的;年费——为了竞争,大多数都免了;商户回用佣——为了促销也免了;取现——中国人很少有习惯直接从信用卡取现。

在余额宝这种便捷的 T+0 理财产品出来之后就更可怕了,信用卡用户白赊银行的钱,自己的工资在余额宝里多趟一个月。结果就是,中国所有银行都在发信用卡,但据说除了招行之外,所有银行的这块业务都亏损。

电商巨头们在迅速崛起后,顺势推出消费信贷类产品(如京东白条),直接面对上亿网购用户,刺激消费。

另一边是愈加年轻化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已悄然发生改变,开始接受负债消费这种形式。

这些互联网玩家就像鲶鱼一般,搅活了整个信贷市场。终于,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迎来爆发。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 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仅为 60 亿元,2014 年则突破 183.2 亿元,增长了快十倍。

2015 年 4 月,蚂蚁花呗正式上线,覆盖淘宝和天猫绝大部分商家,并陆续拓展至其他电商平台。

阿里如此不遗余力地推广花呗,甚至将淘宝默认付款选项设置为花呗,原因有二。

一方面,消费信贷能提升消费者购买力和购物转化率。花呗对买家而言,就像是一张无需绑定的虚拟信用卡。下单、付款,一气呵成,十分匹配冲动性购物行为。

另一方面,就是分期,比起信用卡的分期要打电话来说,花呗分期实在太方便了。三下五除二就把年轻人买不起的五位数产品降成了四位数,四位数降成了三位数,冲动消费更痛快。

而上文提到了,分期才是信贷消费赚钱的大头,中国的信用卡死就死在没人分期上。一旦开始分期,就不再是用户薅金融机构的羊毛,而是金融机构收用户的钱。

在占领 80% 的线上购物平台之后,花呗开始逐步落地生活缴费、商超购物等线下场景。

花呗付款随机立减、花呗交电费水费、花呗买机票住酒店……信贷消费一步步渗透到我们衣食住行各个领域。

久而久之,你发现每个月发薪水的第一动作不再是转到余额宝里赚钱,而是要先把上月的花呗还清。

信用卡真是时代的眼泪。

信用租赁,商家谋利

比分期更赚钱的,是信用租。

马圆工作后,发现读书时消费不起的东西,变得触手可及。并不是小张有钱了,而是大家上赶着把钱借给他:

信用卡公司给马圆 15000 元的借贷额度;BATJ 表示欢迎借贷,日利率可低至 0.05%;此外还有网站满屏的借贷广告,接连不断的推销电话,争相把钱借给你。

每月少吃一顿才能买副耳机的时代一去不返了,但小张并不是一个大手大脚惯了的人,要借钱买那么多消费不起的东西,心理还是有些芥蒂。

这时,「租用」闯进了包括小张在内的年轻人的视野。

在支付宝的信用服务板块下有很多信用租借服务,小张选择的那个叫机蜜,芝麻信用分在 600 分以上,就可以免押金租手机、电脑、平板等。

在各种租用服务的文案里,都会说「年轻人消费正在变得更理性,购买占有权不如使用权」。

但其实,对商户来说,租用的生意比分期购买油水更大。恰恰是因为,租赁进一步降低了一次性支出的成本,让用户消费更不理性。

租用产品到期后,用户可以选择归还、续租或者买断。

举个栗子,在机蜜上,一部全新的 iPhoneX(64G),租一个月是 399 元租金加 398 元意外保障费用。

买断价是签约价减去已付租金,比如你租到 12 个月,如果想买断这部手机,就得再付 4502 元(用买断价 9688 元减去 12 个月的租金 5186 元)。

这时候,你会发现,在 5186 元的沉没成本下,买断才是最划算的。

如果时间拉回到 1 年前,给你重新选择的权利,你会发现在京东买 iPhone X 的价格是 8388 元,而且还能分期付款。用完 1 年后折半卖掉,也比上面划算些——你会说如果我的手机磨损了卖不掉怎么办?

你以为租用的手机磨损了还能原价退回么?当然不能,这一年中你都要小心翼翼的使用这台手机,要是出现了意外,那整体的使用成本会进一步上升。

如果你咬牙选择归还手机,对于租机平台来说也绝对不亏,因为在你的精心呵护下,这台手机转眼就成了官方二手店里 99 新成色的机器。二次贩售的价格加上收取你的租金,远超于 iPhone X 的零售价。

商家推信用租赁,就是猜准了用户从所有权到使用权的消费倾向转移。

商家的主要盈利模式除了按照买断价卖手机赚取差价,还有将用户使用过的手机回收然后卖掉,即残值处置。

也因为这个生意实在太赚了,你现在几乎可以在网上租到任何东西——数码产品、手机、图书、服装配饰、玩具、家用设备、艺术品、充电宝、雨伞等,这些都是可以租赁的。

据芝麻信用官网显示,目前,这些商家获取芝麻信用评分是免费的。

支付宝不傻,之所以免费提供信用评分,在于获取商家和用户交易等数据,来标记处违约用户,丰富数据库,完善评估模型。

未来是征信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和互联网越来越密不可分。

蚂蚁金服布局之后,腾讯也紧随其后。去年 12 月,腾讯信用分正式上线,先后推出免押金骑摩拜、和深圳市政府搭建住房租赁平台。

毫无疑问的是腾讯信用会和芝麻信用一样,接入用户基数大、交易高频的商家,搜集数据来刻画用户画像,提高信用分的。

当信用分不再局限于借贷这个场景时,越来越多的新场景正在被挖掘出来。

从消费信贷到信用租赁,是这个时代的升级。

被升级的一代

「如何看待 27 岁小伙相亲穿特步被拒绝?」

这个最近在知乎热议的问题有 3681 个回答。我最关心的一个点是,没错,特步鞋。

最近几年有个特别火的词:消费升级。

这个四字词语指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购物环境、一类消费观念以及一双任意变换 logo 的鞋。

在一线中产们眼里,一双鞋的大部分价值在于 Logo,如果上面印着特步的话还不如没有。

没有 Logo 的话就要有品,就像无印良品,要不网易严选也行。

这股消费升级洪流里的年轻人,是否能回想起,早几年前辈们脚踩特步安踏满街溜达的情境呢?

花呗们为这些年轻人的消费升级大战提供了充足的弹药。小张说:「如果没有借呗花呗,我不会来到北京了。」

实际上,超前消费或者是享乐主义是自古以来人类的基因,这不,「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须尽欢」。

但以前的借贷环境从来没有现在如此便捷、消费升级也没这么猛烈。

信贷刺激了消费,消费回馈了信贷。两者一齐推动时代滚滚向前。

回顾我们的上一代,辛辛苦苦奋斗半生,有时只能攒成一套房子的首付,临了了留给下一代,希望下一代比这一代好。

世纪初有个笑话,讲一位美国老太和一位中国老太在天堂相遇了,美国老太很释然:「进天堂前终于为那套住了几十年的大房子还清了贷款」,中国老太一脸怅然:「辛辛苦苦攒了几十年钱,进天堂前总算买了套大房子,可惜没住上两天。」

美国老太是享受型的,中国老太是苦熬型。两者没有孰对孰错,是中西文化差异,家庭观、人生观以及经济水平不一致决定的。

但是到了我们这一代,笑话突然失灵了——中国人也开始还房贷了。

不仅如此,信贷使我们的个人资产越来越少,转而要去依赖外界的稳定,来维持现有的平衡。

辞职,是中年中产的梦魇。失去了收入,供不起房贷的中兴程序员自杀了。

Wind 资讯显示,中国居民部门负债金额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在 2017 年 8 月是 77.1%,而在 2006 年,这个数值是 18.5%。

当这个时代滚滚向前,跑在最前面 20% 的人举着消费升级的大旗,以拉动内需的名义,刺激生产,另一方面,马太效应产生了,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人可能因为某个借贷就陷入一场信贷危机,此前有媒体报道,某女生为了救活一只狗,陷入多头借贷,欠债 8 万。

有报告显示,中国城镇家庭资产负债率从 2013 年增至 2017 年的 5.5%,并且将继续增加。

这表示,2018 年,中国人会欠更多的钱。

马圆计算工作一年来的支出,发现一共在各家互联网公司赊账 21326 元。不多,全还上了。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2017 年,你欠了多少钱?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