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超万亿 细分领域亟待被挖掘
2018-01-11 12:38: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超万亿 细分领域亟待被挖掘

消费金融正成为引领中国消费增长升级的火车头。在1月10日举办的第三节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7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消费金融将对整体经济转型产生促进作用,相比于欧美等发展较成熟的国家,中国消费金融发展空间巨大。

对消费金融的从业企业来说,在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这一万亿级蓝海中,面对蜂拥而至的“新玩家”,如何借助新技术进行经营模式的创新、细分市场的深挖,从而实现普惠并保持领先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捷信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翁德雷·弗里德里奇(Ondrej Frydrych)表示,在竞争中,保持高效率的风控水平将成为企业实现普惠、保持领先的关键。未来,捷信将继续利用科技手段将客户和消费信贷市场建立联系,加强线上与线下的融合,通过循环贷等新产品增加黏性,并切入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消费金融市场仍处在发展初期,市场主体良莠不齐、行业规范度下降等问题频生,需要监管部门、从业企业、协会组织等多方面携手促进市场向健康发展。对此,从业企业及分析人士认为,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速监管体系整合,避免因监管体系不一致造成的规则漏洞和“灰色地带”,同时灵活留出包容、鼓励创新的空间。此外,机构应向央行征信部门上传数据,保证市场安全运营,给客户提供公平安全的服务。

推动消费金融普惠服务 风控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消费在我国经济中重要性的日益凸显,消费金融正进入蓬勃发展期。

《2017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显示,截至2017年10月,中国居民消费信贷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规模比例为24.8%,达到30.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短期住户类消费贷款较2010年增长近十倍,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根据此前测算,消费信贷交易规模增长也可谓高速,近5年间年均增长超过30%。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鹏表示,相比于美国消费贷款发展规模,中国不及美国一半,规模将超万亿,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在分析人士看来,消费金融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除了消费规模的扩大外,与其“普惠”的本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比于传统银行业,消费金融企业服务的客户大部分是没有银行历史,甚至在金融系统中也无法查询相应记录的人群。《研究》显示,消费金融的客户以18-29岁的低收入、本专科学历年轻群体为主,超过70%的客户月收入在2000-4999元。通过为客户提供小额、快捷、灵便及场景式服务,消费金融受到青睐并吸纳大量客户。

虽然在客户上实现与银行的错位补足式发展,但对消费金融从业企业来说,相比于银行的层层筛查,普惠似乎也意味着“高风险”。

作为最早试水行业并纳入监管的合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中国区负责人,翁德雷表示,集团的风控系统将让更多从来没有享受过金融服务的人加入到这个市场中,风控能力也将成为未来捷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捷信的在反欺诈等方面的风险防范的意识贯穿始终,也扎根在每个员工的想法中。对前端工作的销售团队,除了日常防范欺诈、风险外,公司还会采用‘神秘访客’机制,在区域内进行寻访,一旦发现销售出现违法违规的操作,公司将对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翁德雷透露。

前端“防线”只是第一道门槛,在后端,捷信会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及打分卡,衡量客户是否说真话,或分析讲假话的可能性,在后台防范欺诈风险。

不过,如果消费金融企业均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仍极易让部分缺乏还贷能力的客户钻空子,这就需要企业、监管等部门联动,上传、共享借贷数据。

“近期,监管机构要求整合相关的规章制度,让所有的信贷机构都要向征信系统上传数据。通过数据,信贷机构可以了解客户一共借了多少钱、每月要还多少钱、之前有无违约情况,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衡量客户的还款能力,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保证市场能够安全的运营,给客户提供公平安全的服务。”翁德雷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消费金融公司凭借其自身特点加强风控,将业务集中于商业银行“无暇”顾及的人群和市场,完全可以迎来万亿蓝海市场。

实行差异化发展 农村等细分领域潜力巨大

在政策红利、市场需求增长等因素的加持下,中国消费金融近两年获得各行业的关注。而作为领域中第一批“吃螃蟹”的机构,不少早期获批持牌试点的消费金融公司已实现盈利,这无疑也刺激了更多资本争相涌入该行业。

清华大学提供的数据显示,从市场主体来看,获批消费金融公司已由2016年的15家增至目前的25家,25家消费金融公司中主要出资代表还是传统商业银行,另一方面以电商背景消费金融公司及二百余家的网络小贷牌照共同组成了多元的消费金融市场主体。

如果说在竞争初期企业可以通过同质化竞争拓展大市场,那么在玩家甚多的现阶段,无论是稳扎稳打的先行者还是来势汹汹的后进者,实行差异化发展、深耕细分领域将是企业发展的最优选择。

在互联网金融协会业务一部主任沈一飞看来,目前,电商平台、网贷和互联网小贷等都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差异化竞争,从协会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消费金融市场通过不同场景,已经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差异性是会长期存在的,因为每一类都有相对的生存价值。拥有差异化竞争能够更大的覆盖更多的人群,实现普惠金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王刚则认为,银行的同质化发展、同质化竞争和同质化转型给了消费金融一个警示,企业应该从发展初期就进行差异化经营,而差异化经营的重点是要聚焦于细分市场,在细分市场去锻造企业的比较优势。他预计,下一步,农村消费金融市场将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农村消费金融市场和城市相比是不平衡、不均衡的发展,之前由于受到金融基础设施的制约,恐怕企业的开发程度不是很够,随着未来征信技术的完善,恐怕下一步市场的蓝海逐渐呈现在眼前。 ”王刚介绍道。

事实上,农村消费金融市场捷信早有涉足。过去几年中,捷信的网点大量分布于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客户也分布在教育层次较低、大学生农民工等职业相对不够稳定的行业和风险较高的年轻人和老年人群体中,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消费贷款需求。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捷信在中国的业务已覆盖29个省和超过312个城市,通过全国的20多万个贷款服务网点,累计服务客户超过3700万人次。

除了农村市场这一细分领域,捷信下一步还将在细分场景和产品线方面进行扩容和差异化发展。翁德雷透露,捷信是市面上为数不多几家以消费为导向的消费金融公司,公司会在商店里面设立消费网点,客户去到商店等场所会看到服务人员,这些商店是真正的消费行为发生的地方,也是客户进行消费的场所。在未来,捷信会进一步扩充产品线。目前捷信是给手机、电动车和家用电器提供相关的后续服务,而随着循环贷款的上线,捷信也会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如走进电影院、便利店等场景提供服务。

金融科技贯穿贷款环节 线上线下融合增加用户黏性

业内人士看来,除了在场景等细分领域进行差异化发展外,消费金融企业与金融科技的拥抱和结合也能帮助企业实现差异化发展。在数据、计算广泛运用的如今,消费金融与金融科技的深度结合正在为企业提供拓展用户群体的关键作用,而线上、线下的融合也将增加企业与用户的黏性,进一步巩固关系,从而帮助客户实现重复使用信贷服务。

翁德雷表示,对捷信来说,金融科技的使用贯穿了贷前、贷中和贷后,未来,科技将为客户提供更多具有创新性质的产品,带来更多的消费场景。

“目前,客户每天都会通过科技跟企业进行互动,比如说在消费前端,他们会使用远程科技,并使用平板电脑去办单,企业也会使用大数据进行贷款的审批。在审批环节捷信还会加入人工智能,使用机器学习方面的技术。”翁德雷介绍到。

除了消费端,在贷款周期内,捷信也会通过APP等手段和客户建立联系。总体而言,在科学技术使用的方面,捷信在各环节都融入了科技的元素,企业也希望更好的利用科技手段巩固与跟客户之间的关系。

沟通增加后,技术与融合帮助越来越多的客户会再次使用捷信的服务,如申请第二次和第三次贷款,这也是消费金融服务在一个国家成功的体现。目前,正有越来越多从未使用过贷款服务的客户逐步成为首次贷款人,也有越来越多的客户重复使用信贷业务。

此外,捷信还将线上与线下服务的结合融入到产品设计之中,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值得关注的是,对捷信等以线下为主的消费金融企业来说,线上市场的重要性已与日俱增,这也需要企业在这一方面及时进行调整。“接下来,捷信将推出循环贷产品,并持续关注线上的巨头如何进入线下市场,以及企业在线下市场的发展。

对从业企业来说,方兴未艾的中国消费金融市场是蕴藏着巨大潜力的蓝海,亟待被深挖;而对于监管体系来说,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主体良莠不齐、行业规范度下降等问题随之出现。

对此,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认为,未来应进一步加速监管体系整合,避免因监管体系不一致造成的规则漏洞和“灰色地带”,同时灵活留出包容、鼓励创新的空间,最终实现所有从事消费贷款类业务的企业接受统一部门和标准监管,从而有效保护客户利益。

翁德雷表示,捷信非常欢迎监管机构推出的一系列新的政策,这也显示了相关部门的远见。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市场得到了巩固和整合,并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进行发展。在发展中,所有的参与机构都应按照统一的制度,在统一的环境下进行竞争,这是一个好的趋势,也会对市场运作的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