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10电(薛宇飞)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显示,2017全年CPI同比上涨1.6%,涨幅重返“1时代”。食品价格下降1.4%,是自2003年以来首次下降。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苏剑认为,食品价格下降,主要受供给充足和全年货币发行平稳影响。
CPI涨幅重返“1时代”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图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CPI涨幅比2016年回落0.4个百分点,同比上涨1.6%,涨幅重返“1时代”。2010年至2016年CPI同比涨幅分别为3.3%、5.4%、2.6%、2.6%、2.0%、1.4%、2.0%。
根据2017年年初制定的目标,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实际增长与目标数据相差1.4%。对此,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苏剑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号:jwview)表示,全年实际增速与3%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政府制定3%的增长目标,可以视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上限,只要低于这个目标,都可以接受。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认为,从全球来看,2017年多个国家的CPI涨幅都比较低迷,这势必也会影响到中国的物价走势。与此同时,CPI走低,并没有影响到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相反,中国的GDP增速、新增就业人数等都有不错的表现。
“不必过于在意物价的涨幅,如果整个经济运行情况较好,CPI高一点或低一点,都是合理的。”卞永祖说。
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预测,2017年中国GDP增速为6.8%。苏剑表示,如果2017年能够实现经济增速6.8%、CPI涨幅1.6%的组合,还是很不错。
食品价格14年来首次下降
超市货架上的蔬菜。中新经纬 张义华 摄
数据还显示,2017年食品价格下降1.4%。“食品价格自200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主要受猪肉和鲜菜价格下降较多影响。”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说。
苏剑表示,食品价格下降,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供给充足。天气方面,2017年全年天气状况较好,适于果蔬生长,增加了市场供给。相较于往年,春季、冬季没有出现极端天气,在增加时令果蔬供给的同时,又减少了运输成本。同时,科技进步也保证食品供给充足,种类丰富。
二是,全年货币没有超发,物价涨幅较为平稳。数据显示,2017年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7万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比上年同期低2.3个百分点。
苏剑强调,2017年食品价格是普遍下滑,而非受个别食品价格波动影响。
2018年CPI涨幅或扩大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跌幅。图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对于2018年,多家机构预测,全年CPI的涨幅会有所扩大,PPI将有所回调,两者的“剪刀差”会减少。2018年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压力。
Wind数据显示,综合21家机构的预测,2018年CPI涨幅的平均预测值为2.4%,预测最大值3.0%,最小值2.0%。PPI方面,19家机构预测显示,预测平均值为3.3%,预测最大值4.5%,最小值1.9%。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在食品供给过剩、猪肉价格滞涨的情况下,食品价格上涨“上有顶”,叠加非食品价格、PPI在高基数的因素,预计2018年全年CPI同比上涨2%-2.2%,市场对2018年通胀存在过度担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物价不是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今年CPI在2017年低基数的基础上,同比涨幅可能有所上升,但在整体需求平稳、货币环境收紧的大背景下,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压力。
那CPI达到什么水平才需要关注通货膨胀呢?苏剑说:“如果非要给一个具体的数据,我认为,2018年CPI累计同比增速高于2.8%,就应该考虑到防通胀了。”(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