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时代背景下,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早已突破经济范畴,扩展到了民生领域、公共服务、地方建设,这表明我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已完成升级,正逐步推进区域全方位良性互动格局的形成。
目前,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已突破经济范畴,扩展到了民生领域、公共服务、地方建设,这表明我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已完成升级,正逐步推进区域全方位良性互动格局的形成。总体来看,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从优化资源分配、空间布局、区域分工与合作等方面推动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发展质量,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等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提升区域间协调性的重要举措。总体来看,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从优化资源分配、空间布局、区域分工与合作等方面,推动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发展质量,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当前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时代背景下,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早已突破经济范畴,扩展到了民生领域、公共服务、地方建设,这表明我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已完成升级,正逐步推进区域全方位良性互动格局的形成。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框架下,地区分工将以实现协作为落脚点,资源配置将以深化协作为归宿,通过区域发展的合作空间拓展、协同效应深化、措施力度强化,助力东西部、南北部、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协调发展。
重质量强化联动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基础、基础设施、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全部同步发展显然不具备可行性。各地区应根据地理位置及发展实际确定自身功能定位。事实上,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正是从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上开始破题的。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三大经济带及四大板块的发展方向作出了明确部署,并一同确定了其发展重点。三大经济带方面,京津冀地区重点突出首都功能与非首都功能的协调;长江经济带凸显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协调;“一带一路”建设则以内外协调为重点。虽侧重不同,但细节上的规定则不约而同地反映了三者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特别是雄安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则在强化区域间协同发展效应上发挥作用。前者有利于补齐京津冀内部发展梯差,推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后者则从全国高度出发,致力于完善北有京津冀、中有长三角、南有粤港澳的“三横”格局,强化经济带在国家层面的带动作用。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本延续了以前对四大板块的部署,但强调了东部地区发展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这是适应新时代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适时转变。东部地区率先提倡高质量发展,是东部地区在实现了较高经济总量的基础上,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上先行先试,有利于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借鉴。
三大战略、四大板块的叠加,是在弱化区域边界的基础上,进一步密切东西部、南北部关系的重要举措,体现了“点状”、“条状”向“片状”转变的发展态势。业内专家认为,这种板块叠加效应将促使一批新经济增长极的出现,联动效应的发挥也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补齐发展短板
区域不协调是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之一,补齐落后地区的民生短板对于解决我国当前主要矛盾具有重要价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时代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含义进行了明确: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这表明,民生问题将成为欠发达地区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
在当前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补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短板有其必然性。基于此,十九大报告和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老少边穷地区列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而公共资源的倾斜、内外联系的密切则成为破解该类地区发展瓶颈的主要抓手。
值得注意的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目标的提出暗含了“五位一体”发展理念,实质上是要求贫困地区在发展经济之外,要更加以人为本,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城乡发展并举
区域协调发展离不开城市群建设。当前,城市群、都市圈正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区域竞争与协作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城市群层面的竞争与协作上。
在当前经济机制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的大环境下,大城市的引领作用已被认可,在解决我国当前主要矛盾方面,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更加明显。推进中小城市建设、打造特色小镇对推动城市群整体水平的提高更加重要,在挖掘城市群发展潜力、打造城市群发展新引擎、夯实城市群整体发展基础等方面将承担更加关键角色。
从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来看,城市群建设要突出对资源的吸引力,内部分工和功能定位也更加细致,大中小城市各行其道,以网络化思维指导城市群建设。尤为重要的是,在当前决胜全面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阶段,协调城市群建设及城镇化建设的步调,既可解决大城市发展的“长尾”问题,又可就近实现资源有效转移,有利于实现城市群内部的协调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而户籍制度改革等配套体制机制的完善,将降低人员流动门槛,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面向新时代,要更为坚定地走好区域协调发展之路。要在推动一体联动、重点引领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推动形成“点、圈、线、板块”协调联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新格局。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