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伪创新】山寨币凶猛,监管为何看不见,管不到?
2017-12-27 11:58:00 来源:搜狐财经

  

  记者|徐进

互联网催生了许多新经济形态,但是“新”未必是创新,需要冷静分析。党的19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要鼓励创新、倡导创新、包容创新,也要特别注意维护创新。而这个维护就是剔除虚假虚火,撕开面纱,揭露真相,批判那些像“炒作明星”一样炒作“创新”的现象和观点。

  经济之声系列报道《揭秘伪创新》第四篇:山寨币凶猛,监管为何看不见,管不到?

  5个月敛财21亿元,交易系统转移海外

  大量涌现的“山寨币”,打着“新型数字货币”的旗号,干的却是非法集资的勾当。记者调查发现,在鱼龙混杂的地下交易市场,不仅有比特币、以太币、莱特币等知名度较高的虚拟货币,还有很多披着虚拟货币外衣的传销诈骗横行其中,大肆敛财。

  “五行币”传销案今年5月被国内警方侦破,湖南办案民警张警官说,这类新型传销的传播速度惊人,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查处,会造成极强的破坏力。

  张警官:“五行币”在短短的五个月的时间内,发展40万会员,疯狂敛财21个亿,一旦这个盘口崩掉,老百姓会血本无归。

  除了发展速度极快之外,随着国内监管趋于严格,这些打着创新旗号的“山寨币”将业务向境外转移,在海外注册公司、搭建服务器。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震介绍说,目前已经监测到的传销币有421种,大部分的交易系统都已经转移到海外,很难彻底监管。

  吴震:我们监测到的传销币大概有421种,有些部署在海外,但用户主要在境内。

  

  山寨币的“狐狸尾巴”藏不住

  尽管如此,在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震看来,想要拔除这些“伪创新”的毒瘤,也并非无从下手,因为他们往往在国内银行开设账户,也有些在国内工商注册,都是“有迹可循”的。

黄震:目前山寨币在国内银行也有开户,资金进账会比较明显,异动的时候银行通过反洗钱系统可以监测。它们大多数还以公司形式注册了,注册地的信息等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进行工商查处;第三它们现在大多数通过网络、发短信进行推广,这些都是有迹可循的。

  谨防山寨币“变种”

  在强监管之下,这些打着创新旗号的的山寨币衍生出各种“变种”,除了向境外转移这条“路径”,这种新型骗局还走起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在一些金融监管力量不足的三四线城市,“山寨币”野蛮扎根生长。

  “山寨币”的传播不仅像病毒一样快速复制,还衍生出各种“变种”:邮币卡、文创币等等数不胜数。改头换面之后,它们甚至堂而皇之地进入地方交易平台:比如,国内的内蒙古弘山艺术品交易中心、安徽安贵大宗商品电子商务现货市场等,都被查出了这样的“金融伪创新”产品。它们进入地方现货交易中心,冠上了各种卡的“电子盘”名号,如同买股票一样,有涨有跌。但实际上,这种电子盘并没有商品的交割,本质上就是与投资人的对赌。

  面对这样的“伪创新真骗局”,地方监管为何看不见、管不到?

  湖南华夏商品交易市场总裁张宝峰说,如果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全国大部分的现货市场都将难以生存,说白了,有的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张宝峰:实际上我们现在所有所做的这些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如果严格按照文来操作的话,任何一条我们都做不了。

  湖南的一个金融监管工作人员,用三个“没有”,道出了他们的“束手无策”。

  工作人员:我们这里呢,第一是没职能,第二是没职责,第三是没有专业人员。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震认为,地方监管看不到、管不到,也有苦衷的。

  黄震:这些山寨币、传销币大多数在二三线城市比较猖獗,甚至在一些县城以下的地方,是我们监管薄弱的地方。监管任务都落在了各级政府的金融办,但是县一级金融办其实也没有专业的机构、专业的力量来进行监管。地方金融监管缺乏法律依据,没有执法权。我觉得国家在制度设计上还需要改进优化。

  

  央广短评:拔除“金融伪创新”的毒瘤,既要完善监管,也要加强投资者教育。

  在持续的监管打击之下,各种打着创新旗号的骗局被揭露、被曝光、被惩处,乱象已有偃旗息鼓之势。要彻底拔除“金融伪创新”的毒瘤,最要紧的还是加大对投资者的教育。投资者首先要破除对所谓“金融创新”的盲目崇拜,别让“高科技”的光环蒙蔽了双眼,不明就里,堕入陷阱之中。此外,具备必要的金融知识和法律意识,能提高投资者的判断力。这些“伪创新”的各种“币”,虽然名字有币字,但它不是流通货币,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把它当成法定货币,场外交易更是难以把关监管,风险极高。说到底,往往还是贪念蒙蔽心智。面对虚拟货币的投资热,除了要加强严监管,投资者也需要多一份冷思考。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