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头牌不良资产公司关于中国经济的6个惊人结论
2017-07-21 11:09:00 来源:搜狐财经

  不良资产作为大部分公司的“心病”,一直困扰着各大公司,他们总是想以最优方式将企业的不良资产转嫁到其他企业去。近期,东方资产发布的一份2016不良资产报告,将一些企业的小九九全部带了出来。其中更是直接指出,企业骗贷才是不良贷款快速增加的主因?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之一,7月18日发布了《2017: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一石激起千层浪,里面的诸多结论都被业内人士拿来引用,其中更不乏一些与认知相悖的结论,究竟有多少“冷知识”?小编接下来为大家一一揭开!

结论一:骗贷有理?企业骗贷成为不良资产快速增长主因

  在东方资产的调查报告中,竟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企业骗贷才是不良资产迅速增长的主因,也就是说不良资产快速增长并不是因为宏观的不可抗力因素,而是属于微观的能动因素,这与之前强调的银行不良资产大多为不良贷款,坏账里的不良资产是收不回来的钱这些认知大相径庭。

  东方资产在报告里提到,虽然此轮不良资产周期主要由市场因素造成,既有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等宏观因素,也包括金融机构经营政策、风险偏好等微观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源于企业等债务人的人为违约行为。但这与去年东方资产的调查结果却截然不同,去年只有百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企业骗贷是不良资产攀升的主因,而去年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经济结构调整是造成不良资产规模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受访者从宏观因素到微观因素的视角转变,也反映了受访者对惩治失信行为的关切和期待。

结论二:想说见顶不容易!不良贷款率最快也要在2019年才见顶

  东方资产在报告里预计,今年不良贷款率预计不会出现大幅波动,见顶并出现向下拐点的概率并不很高,不排除阶段性下探之后,中期仍将稳中有升。超过五成受访者也认为不良贷款率见顶或是2019年或之后的事,只有不足百分之五的受访者认为彼时2016年不良贷款率仍有可能见顶。

  然而,近几年我国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在缓慢上升是不争的事实,拐点或许不会如愿立现。至于何时出现拐点,东方资产认为,取决于4大因素:一则为宏观经济是否能持续稳中向好;二则为货币政策转向是否可以确定;三则为供给侧改革是否能深入推进且节奏和力度如何;四则为金融风险化解的措施和力度如何。

  而全面调查统计数据显示,39.4%的受访者认为2017年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额会“双升”,这个结果印证了不良贷款想说见顶不容易。恒丰银行研究院商业银行研究中心负责人更是坦言,关注类贷款占比仍然较高,类信贷及表外资产增长过快等潜在风险也日益凸显,而且部分中西部地区以及一些传统行业不良资产化解仍面临较大压力,银行资产质量依然承压,因此不良贷款率短期内难言见顶。

结论三:东北躺枪,东北地区不良贷款暴露风险最集中

  通常的认知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不良贷款暴露风险越集中,是因为那句“风险越大,收益越大”。而东方资产的调查结果却表示,近三成的受访者却选择东北地区为“2017年银行不良贷款暴露更为集中的地区”,居第一梯队;有17.02%的受访者的选择为“华东地区”,居第二梯队。

  而不良贷款风险呈现出自东向西路径爆发,中部地区抗风险能力强于西部地区,不良率从东高西低逐步转为东西高、中部低而东北最高的“凹”形结构。

结论四:2017年信用环境对不良资产影响偏负面

  从东方资产2016年的数据到2017年的数据,受访者对整体信用环境的预期虽有好转,但是整体还是偏负面。认为信用环境对不良资产影响偏负面的占比从59.9%下降到45.5%,但是所占百分比依旧为最高,这表明大家对于信用环境对不良资产的影响,觉得还是负面偏多,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信用环境受损还是较为严重。

  这源于在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但是短期内还是无法完成对系统工程、信用环境和防范信用缺失的优化。东方资产预计2017年区域信用环境的影响还是为负面。

结论五:银行账目贷款与实际信用风险相比被严重低估

  不良贷款的真实性一直以来就是大家热议的话题。商业银行账面风险低估实际风险虽有其一惯性,但是在2017年只会显示的更加严重。超过七成的受访者也认为,银行账目贷款与实际信用风险相比存在低估的问题,但是竟没有受访者认为会大幅高估。换言之,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认为银行在主观或缩小银行账目贷款,或缩小实际信用风险。

  这也是因为,银行关注类资产暴涨,更多的不良贷款已经被隐藏起来,而关注类资产暴涨其中包含了很多该暴露却未被暴露的不良资产。其二,是因为银行历史巨量的不良贷款不得不被暴露,面临巨大不良贷款压力,银行只能采取低估实际信用风险的方法。

结论六:不良处置“生意”越来越难做

  报告分析认为,近年来我国不良资产市场交易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活跃。其主要原因包括资产价格下行压力大、不确定性增大,不良资产交易风险增大,市场避险情绪趋浓。与此同时,银行近些年盈利压力增大,不良资产规模增加,对不良资产回收率预期提高,自行清收的意愿更强。关键是不良资产买卖双方价格分歧增大,达成合意价格的概率低。

  问卷结果也显示,近七成的受访者认为影响资管公司成功收购不良资产的最主要障碍是双方价格的分歧。一方面,银行方面的不良资产早已进入上升通道,但迫于压力,出售不良资产意愿很强,且对不良资产定价期望较高;而另一方面,具有丰富不良资产处置经验的资管公司,认为不良资产价格处于下行周期。两方对不良资产价值存在较大分歧,从而导致了最终收购未果。

  东方资产报告的数据也显示,2016年我国银行业卖出不良资产包5130亿元,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占据了其中90%的份额。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凭借全牌照的业务协同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居于主体地位,但也面临资金成本较高和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