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文/海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一带一路”国家的基本状况和特点作者指出当考虑“一带一路”的时候,千万不能只站在中国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是要从中国的长期发展、中国的国际责任,作为世界大国的角度来考虑。敬请阅读!
“一带一路”直接涉及的国家有26个,更广义来看总共涉及了68个。这些国家的最大特点,是属于比较欠发达的经济体。若不算中国,这68个国家人口占世界的46%,但GDP只占全球的17%,贸易总量越占全球的26%。这一方面说明这个地方还有待发展,另一方面也看到了中间很大的潜力。从中国来看,这些国家也与中国有较多的贸易往来,68个国家现在跟中国贸易总量大概占到38%,其中占中国出口的36%和进口的42%。
“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
有两方面的背景必须要考虑。
第一个背景是中国发展的新方向。也就是说经过40年的经济发展以后,中国需要有新的市场。当前,欧美市场基本饱和,处于边际发展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可能发展更快了。而中间“一带一路”的这些国家恰恰是一个潜在的市场。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资源也是我们发展的瓶颈,“一带一路”又可以提供很多的资源。
第二个背景是我们中国发展的新责任。就像企业一样,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把自己做大做强,赚钱利润。但是到一定程度以后,企业也有责任。中国现在也是这样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以后,我们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而且世界对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这种责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分享中国的发展成果。中国现在与当年加入世贸组织和加入联合国的时候是完全两种状态,世界希望中国要付起责任,希望分享发展成果。二是分担世界共同发展的责任,来帮欠发达国家发展。因此,“一带一路”不能单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角度来思考,还必须从中国在世界经济当中所承担的责任角度来考虑。
当然,这也涉及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市场资源的可持续,二是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否则,贸易冲突甚至导致其他方面的冲突会愈演愈烈。
在新背景下对“一带一路”经贸发展的战略思考
第一,“一带一路”的对外投资不能只考虑中国利益,一定要从相关国家的利益出发。中国的对外投资一定要结合当地需要。例如中国在缅甸有较大规模投资,但缅甸人可能认为中国人在掠夺当地资源。但美国、日本在缅甸的投资很多在教育、卫生、消灭贫困方面,更受当地欢迎。再如国外也有评论,认为中国在进行过剩产能的输出,或者某种意义上讲是“新殖民主义”。尤其现在很多是国有企业在外投资,有时候出于战略考虑,而民营企业大部分是结合当地市场需求考虑。
此外,除帮助相关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应重视帮助当地解决就业问题、帮助当地赚钱。就像中国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外商投资是帮助中国创造了就业机会,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并通过出口创汇。因此,中国在帮助沿线国家发展的时候,也应思考如何帮他们出口赚汇,帮他们创造就业。
第二,从贸易角度,进口和出口思路应有所转变。在过去,中国在贸易上经常追求贸易顺差,从1991年到现在有26年的贸易顺差。在“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下,尤其在是这些发展中国家当中,中国应更多对他们开放市场,甚至要准备对这些国家有贸易逆差的问题,而且认为这个贸易逆差实际上是对这些国家的发展有好处的。
就像美国在战后帮助了很多国家的经济起飞。如6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和南美国家,主要是依靠美国市场开始发展的,而中国的发展实际上最初也是靠美国的市场。到了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如何去帮助“一带一路”这些国家的发展呢呢?对他们开放市场非常重要的,包括在关税制度上、贸易制度上,要对这些国家有更多的开放,才能够更好地去帮助这些国家的经济起飞,也能够使中国可以在未来的几十年当中做到政治经济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一带一路”中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更多使用人民币结算,才能够使得中国跟这些国家的经贸关系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欧洲主要使用欧元。“一带一路”可以给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机会,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一带一路”更好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所以,我觉得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加快发展,包括我们内部的金融改革等。
总之,当考虑“一带一路”的时候,千万不能只站在中国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是要从中国的长期发展、中国的国际责任,作为世界大国的角度来考虑。
(本文根据海闻先生出席由国际金融论坛(IFF)举办的2017丝路联盟国际大会演讲实录编辑整理。)
(完)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国际金融论坛”(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篇编辑:薛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