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017中美企业家峰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中国零售业发展正处于历史最好的机遇期,这同样是美国企业的机会。”美国时间7月18日,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在华盛顿参加2017中美企业家峰会时表示,“中国正在经历消费升级,美国也在推进高端制造,双方有很多的新技术、新需求需要去共同探索。”
以“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为主题,首届中美企业家峰会于2017年7月18日在美国商务部举办,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Wilbur Ross)出席,两国的代表性商业领袖参与了一天闭门对话。
张近东在会上透露,苏宁正在推动“全球买手”的战略,未来希望与更多的美国企业提升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也希望中美企业基于新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创造出智慧零售的无限可能性,推动全球零售业的变革。
强生、IBM、黑石、摩根大通、通用汽车、通用电气、沃尔玛、泰森等美国知名企业的相关高管也参与了本次峰会,他们对中国消费升级表现出浓厚兴趣,强生,泰森等企业都表达希望与苏宁加强合作的强烈意向。
如今,消费升级带来中国消费者对美国智能设备、服务机器人、电动汽车、高端家电3C等科技产品的大量需求,很多领先的电子产品中美几乎是同步上市,苏宁可以通过用户大数据挖掘,与美国企业就智能设备、服务机器人、电动汽车、高端家电3C等科技产品进行C2B反向定制,精准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这也将加速在美国高端制造的投资力度和就业规模。
(图: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在2017中美企业家峰会上发言)
在张近东看来,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与众多优秀美国企业的携手也让苏宁“国际化”的脚步踩下了一个个扎实的脚印。
据了解,苏宁与IBM在企业咨询管理、IT技术方面已经有近20年的合作;随着苏宁产业领域的扩大,其与黑石、摩根大通等企业在资产管理等方面展开了深度的交流;在商业地产领域,苏宁与RTKL、NBBJ、墨菲扬、WATG等美国设计单位合作20多个项目、近1000万平方米的建筑设计方案;同时,在酒店领域,苏宁与万豪、凯悦、万豪、米高梅等酒店品牌都是战略合作伙伴,其与凯悦在中国已联合规划了5家酒店,9月底其与米高梅共同打造的全球第二家宝丽嘉酒店也将在上海外滩开业。
张近东注意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经成为中美企业共同探索的趋势,无论是苏宁,还是沃尔玛、亚马逊,也都在智慧零售经营方面做了大量探索。而中国智慧零售的发展,将为美国技术企业创造巨大的应用空间。
“智慧零售已成为零售业的未来趋势,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广阔的地域和多样的群体,都为智慧零售提供了最丰富的应用场景,而美国有着领先全球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智慧零售就是二者最好的嫁接”,张近东说。
在他看来,线上线下融合、跨境电商、人工智能、无人零售、互联网平台等都是中国零售企业的创新方向,基于智慧零售的技术服务合作,将推动中国成为美国互联网和高科技企业最大的应用市场,“我们可以共同创造出智慧零售的无限可能性,同时也为美国产品的全球输出提供全新的渠道选择。智慧零售将为中美商贸流通架起一座无缝的合作之桥。”
而对于海外投资战略,苏宁控股集团副总裁孙为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苏宁对国家的对外投资产业政策坚决拥护。苏宁的产业战略始终是立足于国内市场的发展,海外市场的拓展是服务于国内市场发展的需要。我们投资国际米兰,一方面是为了更深入地学习国外经验,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训练体系,提升国内足球水平;另一方面,也是依托国际米兰的品牌影响力有力带动苏宁零售网络的海外拓展,把中国制造的产品更有效率地带到海外。昨天,我们董事长出席中美企业家峰会,也表示,苏宁将进一步响应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苏宁海内外技术、渠道、品牌资源,发展智慧零售,助推消费升级。”
《英才》专访张近东:“零售企业不改变一定要关门”
智慧零售可以复制吗
《英才》:你认为智慧零售最重要的要点都有哪些?
张近东:我认为智慧零售是依托互联网建立起来的,是把用户的感知、认知,很多东西打通,否则就解决不了用户服务的问题,这是一个趋势。
平台的问题,不是简单的线上线下融合的问题,是打通的问题。这个融合不光线上,移动端,还包括线下端,物流能力等。如果现在物流能力还停留在传统时代,大家在网上、移动端一下单,那你货运信息怎么传递出去?物流仓储的自动化,信息化没有衔接起来,那你的成本会高到难以想象。
运营管理等方面,必须通过技术升级,通过对智能设备的投入(来实现),而这些还不够,你有了这些投入,你要有规模,你还要有客户的需求,能力才能发挥出来。所以这些投入,绝不是一两天。
所以对于智慧零售,企业一定要主动地去拥抱它,对接它。对于零售企业来说,不改变一定是不行的,因为购物的场景发生了变化。人家一个商品用技术手段能让全中国人看到,一个店在南京新街口才有多少人看到?所以实体店必须要主动的去适应变化。
《英才》:智慧零售是否适合所有的零售企业?
张近东:苏宁的智慧零售是实实在在,我们希望对其它零售企业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任何企业的成功都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是很难复制的,但是企业发展又是有规律的,那就是坚守行业的本质,我们希望在苏宁的带动下,所有的企业不管多大多小,都可以做智慧零售,我认为这是第三次中国零售革命,希望可以带动行业产生有宜的变化,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更好更快更稳地走向世界。
《英才》:如今零售企业之间的合作非常多,你怎样看待与其他企业推进合作?
张近东: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和策略,我认为“互助”是一个趋势,互助是一个系统的东西。首先我觉得双方要找到大家互助的点,这非常重要。
对于苏宁来说,实际上我们本身是开放的。我今年在参加全球家电3C峰会时就提到了苏宁真正的能力,不是自己拥有多少资源,能力多强,而是我们系统能够集成更多的企业合作伙伴,共同发展。
苏宁现在合作的方式,本身是一个平台,做连接供应商和客户的桥梁,嫁接供应商和消费者,所以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东西都是在合作,做系统化。从商品到物流再到金融服务,实际上很多都是合作的问题。
为什么互联网企业都向线下发展
《英才》:苏宁是“实体经济”的代表吗?
张近东:苏宁一直在自己的零售领域踏踏实实的做实业,前天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讲了要重视实体,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我觉得这个实体的理念,就是脚踏实地的问题。在创新、新技术运用时,一定是在不断地积淀,积累的基础上提升起来的,就像我们不断在前进的过程中取得动力,它是有基础,是有时代背景的,是在一个渐进的,不断推进的过程中。
我们的创新,应该是建立在自己组织体系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而不是一个空想,或一个完全新建的、一个没有参照而凭空捏造出来的东西。它一定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才能去创新,才能去改变,否则你怎么知道对和错。
《英才》: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在向线下发展,你怎么看?
张近东:实际上这个问题大家都心照不宣,只是时机的问题因为互联网企业都很清楚,他们要在行业里取得长期发展,最终还是要落到线下。
恰恰是由于我们很清楚自己的优势,我们在围绕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重视技术、重视创新在互联网的作用。我们会关注变化,如消费者购物场景变化带来的变革革命,这种革命不是在一个店面里的,也不是单单电商的问题,而是线上线下融合的问题。
投资人为何看好苏宁物流
《英才》:苏宁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张近东:苏宁始终坚持的,是在行业发展的趋势中,不断适应人们消费场景的变革。我们要如何适应?无论从专业发展还是在连锁发展,苏宁始终是以技术来驱动。在连锁发展的时候,苏宁跟国美竞争,我并不是开多少店,而是建立物流后台,建立我们的供应链、提高信息化水平。所以当我同时开100个店的时候,我的管理靠什么?坚持信息技术的应用,坚持物流后台的服务能力。
到今天第三次互联网转型发展,我们还始终坚持,所以提出了零售本质的问题。所以苏宁坚持我们的供应链能力,我们在2009年提出,明确在大数据条件下建立供应链,精准采购,精准营销,所以当时我们谈到大数据要站在供应链的高度,对整个供应链提供包括金融在内的一系列定制化服务,最终我们今天形成了物流云,数据云,金融云。这就是我们在发展中始终坚持的。
今天来看,无论是“新零售”也好,苏宁提的智慧零售也好。实际上都是围绕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需求,建立一个更快捷有效的服务,核心的问题是服务。
《英才》:苏宁推动“六大产业”发展的逻辑是什么?
张近东:现在苏宁的六大产业,都是围绕消费者服务的场景来做,我们最终的立足点是消费者。人们不光是买彩电、买手机,还要旅游、要理财,人们要文化消费、人们要从体育中得到健康和快乐,我们都可以满足,我们要把这些场景更多地推向用户。
可能在每一个阶段,互动的主要模式不一样,但这都是让我们和消费者拉近关系,不断交流的方法,就是起到这个作用。以前我们在某个领域用心专注为消费者服务好,现在我们整个系统内都会参与。当这些产业都能够真正地形成服务能力,我们的客户服务能力会大幅提升。
《英才》:很多投资人特别看好苏宁的物流,苏宁对这方面业务未来有哪些规划?
张近东:首先我们一定要把物流的服务能力进行开放,要协同更多的企业。第二,物流要更具效率。通过这次收购天天快递,我们要更多地融合数据和相关业务,来提升物流服务的能力。
这几年互联网发展,概念提出了很多,但是没有真正把物流服务作为一个有效率的成本,甚至有电商把物流无限放大,当成一个包袱,一个负担。中国的物流成本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远远高于平均水平,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好的。
随着顺丰和一些物流公司的上市,会带来大家对物流服务能力、效率的思考和认同,我认为苏宁未来更多的在这方面能够有所体现。当物流服务的效率提高,成本下降,带来效益的提高,我相信资本市场一定会认同我们,很多事就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