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丨农商行系统是小额扶贫信贷主力军
2017-07-18 12:13:00 来源:搜狐财经

  安徽小额扶贫信贷调查·现状篇

  编者按

  发展产业缺乏资金是很多贫困户的烦恼。为突破这一瓶颈,2014年底,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出台文件,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量身定制了小额扶贫信贷。安徽小额扶贫信贷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17年6月2日,农商行系统在与全省98.5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接后,刨去老弱病残无生产能力和无致富愿望者,对其中45.67万户进行了授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余额76.91亿元,占全省总量98.18%,基本实现申贷尽贷,在“扶持谁”“谁扶持”“怎么扶”三个关键环节,给出了安徽答案。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对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永群 ■朱立森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6月的江淮大地,双抢时节,正是一年最忙时。同样紧张忙碌的还有岳西农商行副行长刘卫华和他的同事们。

  “看到农户家的猪,就知道农户会不会养猪;看到田里的鸡,就知道品种如何,好不好卖。懂农事是每个信贷员的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农户提高农业风险防范意识、了解市场行情、放开视野闯市场,提升贫困户自身造血和发展功能;还要跳出农业做金融,以金融机构特有的信息优势,调动非农要素、资源要素、技术要素,真正实现让资金‘贷动’贫困户。”刘卫华说。

  刘卫华口中的对贫困户贷款是指小额扶贫信贷。2015年安徽省出台规定,专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级建立风险补偿金的信用贷款,承担此项政策的银行为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商行、城商行和村镇银行,希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能够引导和帮助他们选择“学得会、能发展、有前景”的产业项目;对于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鼓励发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其增收。

  小额扶贫信贷:农商行“扛大头”

  人们都说乡村信贷员正在改变中国农村经济面貌,但是对于刘卫华来说,作为信贷工作人员他的生活并未因为职责的伟大而有什么与众不同。刘卫华经常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开着那辆小车,“爬”上岳西县颠簸的乡间小路。一大早出发,是因为一天至少要访5至7户农户,出发晚了,根本跑不过来。与农户、中小微企业打交道,刘卫华清楚,“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有钱找钱,易;没钱找钱,难。让贫困户自己去找钱,难上加难。而他要做的,不光是把银行的贷款放到那些最需要的人手里这么简单。

  在与魏道够沟通3次之后,2016年5月,安徽省太湖县寺前镇支行工作人员带着合同来到魏道够家里,签完合同,就将一张金融易贷卡交给了魏道够。在这张卡里,魏道够有5万元免抵押小额扶贫贷款,这是国家规定的小额扶贫信贷最高额度,享受银行同期基准贷款利率,但是,超出国家规定的“特殊待遇”是,他还可以随用随贷、随贷随还,按天计息。

  “魏道够是一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家贫困是因为父母长年生病,耗空家里所有积蓄后还欠了债,魏道够没有文化但他这个人很勤劳,以前帮别人养过鸡,有一定的养殖经验,他家房屋后面就是山坡,是散养土鸡的绝佳场地,但他没有本钱,去年我们给他贷款后,他进了一批鸡苗进行放养,随着鸡苗渐渐长大,因没有资金购买饲料陷入困境,我们知道后又给他发放了5万元的贷款,今年午季经过评审,他家已经摘了贫困户的帽子,现在正筹划带动其他贫困户共同养鸡致富。”太湖县农商行行长包永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魏道够家养的生态鸡,任何时候都不缺买家,根本不用担心市场,魏道够又懂得养鸡技术,这样的贷款他们根本不担心。

  “我们每个乡镇都有农商行一级支行,这个乡里,有多少户需要钱、他们每户需要多少钱、干什么他们都清清楚楚,因为农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抵押物,农民不会借钱不还,但只有农民用借的贷款挣到钱了,他们才可能把钱还回来。而这些也只有农商行能够做到。”太湖县寺前镇党委书记王金亮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从银行层面看,仅以太湖县为例,太湖农商行2016年资产总计67.86亿元,其中贷款37.82亿元,占全县贷款市场份额的54%;另一方面,该县银行类金融机构近10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仅有太湖县农村商业银行和太湖县江淮村镇银行两家。此外,按银监会规定,地方农商行发展方向是立足本地,这意味着太湖县存款仅能用于本县贷款的银行只有农商行和村镇银行,但后者注册资金仅有5000万元,规模比较小。并且,在银行类别方面,太湖农商行由原太湖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组建而成,属“农信社系统”,太湖县江淮村镇银行由农商行发起设立,亦属“农信社系统”。

  “县域层面,大的项目投资都被几大行瓜分了。”王金亮直言不讳地说,在现行金融体系中,农商行系统所匹配的服务对象是传统金融体系未充分覆盖的小微企业主、兼职创业和三农工商户、经济上活跃的农户以及贫困户。“在我的理解中,‘业务小、手续繁、利润薄。’尽管这样,他们一直在这么干。”

  不能跨地经营,争取不到大户,农商行需要生存,必须把钱贷出去,正因如此,找到有偿还能力的小客户成为每位信贷员的工作“重心”,“我们甚至比贫困户还着急,这就是农商行的信贷员为什么全年都在走村串户,他们是我们的客户,也是我们的上帝。”包永胜说。

  据安徽省扶贫办统计,截至6月2日,全省扶贫小额信贷余额78.34亿元,今年新增61.57亿元。其中农商行贷款余额769115万元(占全省总额的98.18%),新增604450万元(占全省98.17%);邮储银行贷款余额8916.6万元,新增6900万元;农业银行贷款余额2920万元,新增1950万元;徽商银行贷款余额2440万元,新增2440万元。这意味着,在扶贫各家银行中,农村商业银行是小额扶贫信贷绝对主力。

  小额扶贫信贷的安徽模式呼之欲出

  太湖县在安徽是一个缩影,全国层面亦是如此。安徽是如何做到的?

  在魏道够心中,他对农商行非常感激是多层面的,不仅仅因为小额扶贫贷款,在缺钱时农商行给他及时贷了无抵押商业贷款,更主要的是,他只懂得养鸡不知道怎么卖鸡,银行信贷人员每月一次信贷走访给他提供了很多有用信息,现在收鸡的客户就是农商行牵的头。“我相信,银行不会坑我。”

  “贷款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大户走、能人大户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农商行也是企业,我们指导各农商银行将信贷资源、优惠政策向具有脱贫效应的地方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具体扶贫项目倾斜,实现扶贫信贷资金的效益最大化,也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陈鹏说。

  自小额扶贫信贷推出后,安徽省扶贫办与安徽省农商银行一起,以乡镇和农商行基层网点为依托,共同对全省98.5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精准对接,为每户建立了信息档案。“今年4月份,安徽省农信联社在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充分调研后,组织对全省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政策进行了梳理、总结,并统一制作了‘明白纸’,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将小额扶贫信贷这一贷款产品是什么、怎么贷、找谁贷、贷多少、如何用、怎么还等疑问进行了详细解答和介绍,让贫困户‘一目了然、心中有数’。”陈鹏说。

  潘有棠是安徽省联社信贷管理部总经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说,仅这样的“明白纸”,全省农商银行系统已印发超过90.49万份,覆盖省内贫困地区,确保“人人知晓、个个懂得”。

  安徽省扶贫办副主任陈先德说,扶贫小额信贷具有特惠性,因而不能按照一般的商业贷款流程来运作。“在扶贫小额信贷落地初期,考虑到放贷风险大,部分银行放贷积极性不高。很多银行负责人坦言,以前很担心贫困户无力偿还,又缺乏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迫于政策压力,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现在农商行适当降低准入门槛,放宽贷款条件,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手续,让贫困户就近、方便、快捷地贷款,农商行做法值得点赞。”

  “只有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才能让金融机构吃上定心丸,确保信贷资金能贷能还。”陈先德说,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安徽全省各县区都建立了风险补偿金,政府和银行按7:3比例承担风险。安徽省财政对31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以及享受省级贫困县待遇的叶集区发放扶贫小额贷款给予贴息补助,针对少数贫困户因为突发事故等意外情况,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力,以至于难以如期还贷的情况,部分县(市、区)为贷款贫困户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解决了因人身意外伤害而无力还贷的问题。

  有效使用扶贫贷款,不仅能实现贫困户增收的初衷,也能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健康运行。鉴于贫困户致贫原因、自身能力与发展意愿各不相同,所以,因户施策、精准选好发展项目十分关键。

  “扶贫要精准,服务要创新,如何用好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这一拳头产品是关键。安徽省农信联社坚持因地因户因人施策,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不断改进创新服务,为贫困户用贷提供了两种模式多样化的方案,努力实现‘一次性救济’向‘持续性输血’转变,避免贫困户脱贫又返贫。”安徽省联社主任钟园介绍说,安徽小额扶贫信贷大体上说有两种模式,一是直接支持模式,二是间接支持模式。

  所谓直接支持,是对于有劳动力、自身有发展意愿和具体用途的,农商银行通过开展评级、授信,并根据贫困户实际资金需要,直接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用于其生产经营。魏道够属此类。间接支持,是对于有劳动力、自身没有项目或者没有劳动力的重点贫困户,农商银行帮助联系和对接优质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以企业、产业和项目为依托,采取“户贷企用”“分贷统还”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