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蓝鲸传媒 陆鹏鹏、奥凯
先看一组新闻标题:
《摩拜内部人士向今日财富爆料,ofo小黄车欠款25亿》
《京东逼商家给消费者涨价,神舟电脑举报京东“恶意扰乱市场价格”》
《美团王兴夫妻两派疑内讧,投资人称上市计划再延期》
《ofo活跃用户行业第一,新增用户远超摩拜》
诸如此类的标题还有很多,看上去有满满的新闻点和爆料引读者围观,但这种调性的稿子很多时候被媒体同行质疑为黑稿。
以抹黑对手的方式进行商业诋毁,又或者是进行自我标榜,该类稿件俗称“黑稿”。假到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如今,企业、行业和媒体层面的公关黑稿已经全面进阶,玩黑稿已经从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演变成"润物细无声",正如玩王者荣耀一样,黑稿公关们的level在不断升级。
见此状,人民日报也坐不住了,上周刚刚第八评《王者荣耀》把马化腾请到直播间,今天又把炮口对准了网络黑稿乱象,称其泛滥已成新乱象。文章表示:
在企业竞争中,利用抹黑对手的“黑稿”进行商业诋毁,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互联网乱象之一。“黑稿”泛滥,演变成不正当竞争的“黑武器”,不仅侵害了相关企业的商业信誉,也搅乱了新媒体行业秩序。
黑稿公关段位升级?第三方报告成重灾区
这些年,黑稿段位升级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各行各业渗透率加大,从手机到电商到共享单车,”“黑稿战”涉及到各行各业,也成为企业公关常用的手段,台前称“友商”、背后“捅一刀”的公关伎俩屡见不鲜。
其次,不少自媒体打着PGC的头衔,肆意攻击雇主的竞争对手,指鹿为马。再加上网络病毒式的传播速度,三人成虎也就自然而然了。
再次,除了企业与自媒体的“交战”,不少企业间也频频因“黑稿”引发口水战。
另外,利用第三方数据报告的客观角色来抬高自己打压对手的现象也很多,在一些第三方的数据报告中,常常出现一些例如“力压”、“遥遥领先”等倾向性很强的词汇,在传播中容易对受众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
黑稿少则几千多则几万,产业链条不菲
人民日报称,一篇“黑稿”的价格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虽然风险很大,但收益可观,这也是“黑稿”长期得以生存的原因之一。
一些带有不良商业目的的企业和个人,通过撰写“黑稿”、发布网络谣言、雇佣水军等方式,达到抹黑竞争对手的目的,自己从中牟利,甚至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
目前自媒体黑稿市场已经形成固定产业,所谓公关稿的需求方与提供方平台都有专业对接渠道。雇主隐名幕后,黑稿打着维护消费者权益、舆论监督等旗帜畅通无阻。
小企业无力招架,人民日报怒批
不得不说,很多时候面对黑稿产业链,作为个体的企业往往力不从心。
正如同315期间,不少企业公关品牌部门24小时枕戈待旦,唯恐出现一点风吹草动的负面消息,同理日常的一篇低成本黑稿,可能给企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巨大压力。大企业有相对完善的负面新闻应对机制,而对于初创企业、中小企业,特别是传统行业转型中的小企业而言,面对黑稿进攻,它们往往无力招架。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面对“黑稿”,大多数企业采取诉讼的方式来维权,一般而言,诉讼是维权的最后方式,但现在也有很多企业会优先打官司,来澄清负面新闻的影响。原因在于,通过诉讼,可以把这些文章揭穿,再次形成社会热点,直接否定其内容的真实性,让整个事件更加真实、全面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朱巍认为,如果最终判决让造假者违法成本过低、诋毁带来的收益远远高于其违法成本的话,还是很难起到规范整个自媒体业界的作用,会让一些自媒体人甘愿冒这个险。
黑稿纠纷呈上升趋势
近两年,自媒体和企业之间的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多个自媒体账号因涉嫌发布“黑稿”等不实文章,被企业诉上法庭。
今年1月,淘宝公司起诉自媒体人冯东阳,认为其文章故意混淆淘宝和天猫两家主体,要求冯东阳在媒体中刊登公开道歉声明,以消除对淘宝的不利影响。
今年2月,优信二手车起诉自媒体“互联网热点分析”,认为其发布的文章不实,企图误导公众、营造企业负面形象,要求被告立即删除账号相关侵权文章,停止对原告名誉权的侵害。
今年3月,美团点评向海淀法院起诉自媒体“互联网分析师于斌”,称其在多个账号内发布与事实不符的文章,侵犯了美团点评的名誉权,要求对方立即停止侵权、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索赔人民币1000万元。
今年5月,比达咨询创始人陈礼明、黄顺芳因涉嫌名誉侵权被摩拜单车告上法庭。两人共同控制一家名为“比达咨询”的公司,明码标价向企业收取费用,按照企业要求炮制各项数据,每份报告售价数万元,长期发布“黑稿”,污蔑诽谤拒绝向其付费的企业。
今年6月,天下网商发文称京东恶意扰乱市场价格,随即遭到了京东的反击,并向国家网信办实名举报。值得一提的是,电商圈打击竞争对手发黑稿这种事情历来就是潜规则,但摊到桌面上引发舆论战也可谓是难得一见。
今年7月,ofo官方宣布,近40个犄角旮旯的小网站,在同一时间集中发出内容雷同的大量黑稿,恶意造谣ofo欠款25亿,甚至用野鸡财经媒体假冒记者和ofo员工口吻,虚构和编造所谓的采访报道。对此已向网信办和公安局举报。
时间倒回到1年多以前,万达集团也曾“怒怼”自媒体。2015年11月,微信公众号“顶尖企业家思维”发布一篇文章,冒用王健林名义发布“犀利”言论。万达集团随即发布声明,称该文误导读者,侵害王健林名誉权,要求公开道歉,索赔1000万元。
互联网行业的自媒体大多时候更多的是面向“行业”,起到的更多是舆论引导的作用,然而不少自媒体却滥用这种舆论导向谋取私利。在人人可以创作、发布内容的当下,如何给发黑稿的公众号立规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年6月,美团点评、京东、新浪、搜狐、快手和360等企业联合发布了《反商业诋毁自律公约》,旨在呼吁倡导文明的商业环境,联合打击商业诋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参与的各方企业表示,并不反对媒体客观公正的报道,相反很欢迎和尊重媒体对于企业实事求是的舆论监督。但坚决反对以市场份额优势、关联媒体或平台影响力优势、恶意误导公众、阻碍他人正当商业信息的传播、损害他人合法商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