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几件衣服,京东阿里又撕破了脸?
2017-07-15 10:38:00 来源:搜狐财经





  丨本文由华商韬略原创

  丨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hstl8888)

  丨作者:罗彦飞

  【1】

  越来越短兵相接的京东与阿里又怼上了,而且怼得很深,怼得那么认真。

  7月12日,京东和唯品会联合发表声明,不点名谴责某电商平台利用垄断地位强迫商家二选一、独家和站队,严重侵害了商家和消费者的权益,同时承诺自身绝不会采用此等方式搞破坏,呼吁国家和行业主管机构出面惩戒恶行。

  在中国,目前称得上垄断二字的电商平台只有阿里了,特别是在服饰品类。

  该声明发出的当天,阿里也当仁不让地对号入座并就此做了回应。核心思想是:是啊,越来越多的品牌只跟我一家好了,但那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我挡都挡不住啊,你们自己魅力不如我,却动不动拿这个来说事儿,烦不烦啊。

  这些个事儿,的确是很烦了,听都听烦了。

  从2013年开始,每逢重大电商佳节,有关天猫裹挟商家“爱我还是他”的消息都会成为一时的热点,但这次的情况跟往年有点不一样。

  【2】

  今年,斗争升级了。

  过去,阿里更多是捍卫自己的主战场“双十一”,而这一次,战斗扩大到了砸京东“618”的场子。

  这是一场可以形容为几件衣服引发的战争。

  今年“618”期间,京东精心谋划了一个服饰专场。因为“618”源自京东的店庆,也向来被视为京东的主场,阿里过往基本不重视,所以活动很快就筹备妥当,以为就要稳操胜券的京东还兴高采烈地打了广告做了预热。

  但结果,阿里却打了个京东措手不及。

  据内幕人士透露,京东服饰专场的前几天,天猫突然宣布自己也要大搞一场,并跟一些已参加京东专场的商家祭出了不准跟京东玩的大招。

  部分不敢得罪天猫的商家因此临阵倒戈,找京东诉苦,跟专场道别。

  可预热都做了,广告也已打出去。

  没办法,京东只能求情想办法,这一番折腾下来,总算是解了燃眉之急,活动虽然受到干扰,但还算是可以漂漂亮亮的给办了。

  可接下来,一连串让京东想骂娘的事发生了:一是有商家在其京东旗舰店挂出条幅,声称因为系统问题活动专场当日的订单无效;二是有商家发微博,说京东强迫其锁库存搞促销,却对自己的临阵倒戈只字不提;三是有商家将其京东店铺的价格大幅提价,最疯狂的,同样一件衣服其价格提到了天猫店的三倍。

  但京东想骂的不是这些商家,而是天猫。

  【3】

  京东认定,这些商家是受到了天猫威胁才这样做的,他们与商家的私下沟通,以及后来的媒体报道也应证了这一点。

  《南方都市报》的记者在采访多家服饰类商家后证实,天猫曾要求其签署“独家合作”协议,一旦签署该协议,其商品就只能在天猫平台上售卖。

  一家鞋类商家的负责人则透露,如果签署该“独家”合作协议,关闭其他平台的店铺,公司将损失30%左右的销售额,如果不签,则将在天猫遭遇更大损失。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一些在天猫销售份额更大的商家,于是“心甘情愿”地与天猫相爱了。

  这些动作下来,京东的服装专场自是受伤不小,但这还不要紧,要紧的是,它伤到了京东的信誉,一些消费者甚至投诉其服装专场是欺诈。

  京东的脾气素来是:你欺负我,我就跟你干。

  很快,战斗从商场打到舆论场。

  【4】

  一个服装专场引发的大战,其本质没这么简单。

  几年衣服的争夺背后,是京东和阿里电商业务越来越旗鼓相当的针尖对麦芒,是京东正对阿里构成越来越大的全面威胁,是坐上亚洲第一大市值的阿里对威胁越来越紧张,反应越来越大,但反制却越来越无力。

  以这次服装专场为例,双方血拼的背后,正是京东在服饰、鞋包、家纺等领域的快速崛起。

  在公开场合,阿里至今不认为自己有任何对手,但这话,跟马云自己拼命做大却坚持宣扬小而美才是未来方向一样,不真诚。

  品牌商是支持电商发展的核心资源,这服装争夺战的背后,实则是阿里与京东对品牌商的争夺,以及如何与品牌商相处的较量。

  让阿里紧张的是,在这一点上,京东也正显现出越来越强大的力量。这些年,靠着自营正品、自建物流等一系列更能满足消费者体验的举措,京东已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以及越来越多注重品牌价值的商家的支持。

  也是依靠这些优势,这些年,虽然阿里对京东的围追堵截一直没停过,力度也越来越大,但京东却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去年以来,这种态势尤其明显。

  去年7月,京东入榜2016《财富》全球500强,成为中国首家、唯一入选的互联网企业;

  今年2月10日,刘强东在2017开年大会上强调,京东要在2021年前超越阿里,成为中国第一大B2C平台;3月2日,京东宣布集团在连续11年亏损之后,扭亏为盈……

  京东宣布盈利没多久,阿里的假货、不缴税等老问题被不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点名批评,而刘强东却亲自上阵,在这些问题上主动出击,甚至还携手央视与12家自主品牌企业干了个“315京东国品日”,拉来华为、格力等本土最强自主品牌现身说法,盛赞京东对实体企业的助益。

  在这次对抗激烈的6·18,京东更累计实现销售额超过1100亿元,而且还在阿里擅长的女性消费品方面实现了大幅增长。

  京东数据显示,在618专场,其女性用户数量达到去年同期的近2倍,这在公司历史上还是首次,包括被“压制”的服装品类,也取得了一倍的增长。

  这证明京东在快消品和生鲜领域发力,增加用户粘性和女性消费者的策略已起到显著效果,而这无异是在动摇以女性用户为核心的天猫/淘宝的根基。

  一位行业观察家因此认为,在正面战场高举高打之外,在侧面战场釜底抽薪,对京东形成合围,这才是阿里进一步加强品牌商控制的原因。

  得不到品牌商的支持一定得不到发展,但得到了品牌厂商就能得到天下吗?如果对品牌商的得到是赋能伴随着裹挟,这又是长久之计吗?

  答案有待时间检验,但时间已经检验出答案。

  【5】

  2004年3月9日,正在北京出席人代会的格力铁娘子董明珠出离愤怒了。

  公司同事沮丧又紧张地向她报告,国美电器老板黄光裕已经签发“清理格力空调库存”的命令,要求各分公司对格力空调做清场处理。

  当时,国美、苏宁激战正酣,并且都把裹挟厂家获得更低价格作为竞争的杀手锏,而格力则是其一直在裹挟,却一直不妥协的眼中钉。

  国美的实力更强,自然希望从格力捞到比苏宁优的待遇,但董明珠认为,大家要一视同仁。

  几番交手都不成,黄光裕于是下了这道追杀令,给董明珠最后一击。

  但最终,据董明珠自己回忆,两分钟内,她就做出决定:一夜之间全部撤出来。理由是:

  “他逼迫你用比出厂价还低的价格,把你原来的经销商体系冲垮。如果我妥协,经销商99%都要受害,要被他整死。其他经销商被整死了,你就真的只能靠他,任他宰割。”

  此后10年,格力与国美和苏宁再无什么交集。

  但国美、苏宁却凭借强大资源优势,继续要求品牌厂商按其规则办事并以此建立竞争力,一度令一众厂商苦不堪言。当京东这个新物种生长到两家公司的利益领地,相当长时间内,其策略也是,试图从源头上封杀京东,让京东无货可卖。

  这管用吗?走到今天,结局大家都已知道了。

  【6】

  从个体到国家,几乎都逃不掉的一个规律是,率先成为领导者的“人”,总是试图建立永远符合自我利益的秩序,并围绕此勾勒江山,激扬文字。

  今天的阿里显然也已走在这条路上,如同那些曾经称霸世界的大国一样,借助自己强大的优势,扩张着自己的领地并建立着江山秩序。

  但阿里要建立的领地,是真正共生共融的生态圈,还是弱肉强食的“企业殖民地”?

  种种迹象看,无论是今年的顺丰对菜鸟,还是从淘宝时代就开始的和卖家、厂家的各种博弈,其共生共融中都隐约透露着食物链的丛林气息。

  而且不光是阿里。

  在互联网世界,越来越多的巨头,无论其口头多么无私,似乎都在或多或少地借助互联网赢家通吃的杀手锏,将其嘴上追求的那个更紧密相连和相互依赖的世界,变成自己的“企业殖民地”。

  苹果、阿里、腾讯最近的较量,也是个例子。

  这对社会的创新与发展,对他们自己,都不见得是件好事。历史的教训是,那些曾经大搞殖民地的国家,其结局总是和他们的期盼背道而驰。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 图片来自网络 ·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搜狐公众号】,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就在华商韬略!

  版权声明: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转载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id:hstl8888)回复“转载”获取授权。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