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基金董占斌:游戏机会不多了但我投了狼人杀
2017-07-14 20:11:00 来源:搜狐财经

  以下内容来自FellowPlus智库

  文 | 闫旭

  本文为 FellowPlus 智库(ID:FellowData)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谁都不曾想到,沉寂了多年的社交推理游戏“狼人杀”,竟然在 2017 年年初的时候一下子火了起来。在综艺节目与直播平台的带动下,这款原本 2011 年就上线的游戏得以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凭借其逻辑推理的独特玩法,以及附带的社交基因,俘获了一大批年轻人群体,一时风光无两。

  其时,“狼人杀”每天新增用户数十万,DAU 超两百万,付费用户过百万,并保持了良好的留存。同时,竞品也不断涌现,仅仅数月时间,狼人杀相关的线上产品从去年底的蓝海一路杀成红海,仅在 App Store 中搜索,就有 40 家同品类产品在竞争。

  风头正盛时,更是引来了资本的宠幸,成为一时的创投风口。3 月 2 日的时候,“狼人杀”获得数百万 A 轮融资,投后估值过亿元,其背后的投资方是一家名叫「青松基金」的早期风险投资机构。

  不久前,青松基金创始合伙人董占斌接受了 FellowPlus 的专访。观察他的历史投资业绩,可以发现其在游戏领域的投资可谓是一把好手,多数项目最终以收购或 IPO 的方式实现了退出。这次,他同样没有错过“狼人杀”,在年初以早期投资的方式,用资本的力量为这款游戏保驾护航。当时的他说,未来“狼人杀”的 DAU 有可能达到千万量级,有希望发展成为一个现象级的社交产品。

  出人意料的是,在访谈中董占斌坦承自己并没有怎么体验过这款游戏,“还没有同事玩得多”。他是通过对产品数据以及创始团队的考察,才在众多大同小异的产品中挑中了这款“狼人杀”。

  曾有报道将董占斌形容为创投圈的「东方哲学主义者」。从对他的访谈中,我们也切实感受到他对于人、创业心态的感悟。有人说,天使投的是“人”,董占斌补充道:天使投的是“人性”。

  访谈部分摘选如下:

  「年后来投“狼人杀”的,都涨价了」

  问:如何评价“狼人杀”?

  董:我们对游戏市场还是比较敏感的,之前投了一个线下的德州扑克,后来转成线上的,也成功卖出了。

  最初看到“狼人杀”产品上线的时候,我从数据的角度看就发现它是非常理想的,活跃度非常高,留存非常好。尤其是经过市场的预热,有视频节目的一种带动,用户主动搜索的意愿非常强。它本身又是一种多人游戏的玩法,实际上带动效应比直播要强很多。

  问:据了解“狼人杀”现有的变现方式是卖道具,将来会有其他更多的变现方式吗?

  董:除了打赏就是卖道具,道具这块我觉得还有很多地方是可以完善的,现在道具的种类非常少。它现在的收费点有限,但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又能排在畅销榜前几名,等以后增加了其他的收费点,它的体量要比一般的直播好很多。现在相较于它的流量来说你可以理解成是免费的。

  他们的团队也没怎么花成本去推广,就完全能做到现在第一轮应该有 300 多万日活跃,这是很难想象的。最重要的,我觉得这是当下年轻人中的一种主流的线下游戏、线下的社交方式。

  问:现在针对“狼人杀”,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一些竞争对手,比如说有叫“天天狼人杀”“全民狼人杀”的,还有类似这样的竞品,甚至也进入了谈融资的阶段,您怎么看?

  董:市场上有一种追风的效应,现在可能已经有很多款相近的产品,包括一些大公司也在研发,我觉得是正常的。

  从产品的角度看,“天天狼人杀”现在的设计可能有些问题,它把门槛抬高了。而“狼人杀”一开始的设计,比如讲话规则,交互的方式是语音,因为这个团队之前一直做语音产品,有相关基础,等于是把门槛降低了,大部分没怎么玩过的人都可以来尝试。而对于这样的游戏,陌生人之间用视频交流还是有难度有门槛的。

  而且“狼人杀”还占了一个先机:因为它的名字就是“狼人杀”这三个字,用户搜索时肯定会排的很靠前,大家提起来也很容易想到它。

  从实际情况来看,“狼人杀”一天新增加几十万的用户,其实都没怎么做过推广,反倒是一些竞争对手的 PR 主动给“狼人杀”带来了流量。

  问:刚才也提到,可能像腾讯这样的大公司,也在瞄准这个东西,将来可能打入这个市场,会有这样的担忧吗?

  董:会有这种可能,就要看这个团队掌握先机的这段时间,能占领市场多少份额。新产品肯定会分走一些用户,但最重要的是产品要不断地迭代。从产品、用户的反馈来看,他们需求很多,你要不断去优化,让主流用户用起来更爽,这样他们还是会有这种先发优势的。

  问:当初是怎么发现“狼人杀”这个项目的?

  董:因为我们一直在游戏领域有投资,相当于是别人主动推荐给我们的。我们是比较少有的,一直在投游戏,也有较多退出项目的基金。最前的天使投资人可能觉得我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第一时间推荐给我们看。当时我们两个合伙人见完,年前就把意向书、定金全都弄完了,结果年后再来的基金价格已经翻了一番。

  「游戏领域投资的机会不多了」

  众所周知,通常游戏投资的成功率普遍较低,不少 VC 投资游戏失败,因为难以预测的风险因素太多。而不怎么玩游戏的董占斌,却投出了不少明星项目,成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

  他投资的第一款页游“街机三国”,上线半年月流水过亿。据他讲,自 2008 年开始有页游以来,月流水过亿的产品不超十款。之后他还投资了一款手游“啪啪三国”,业绩最好时,月流水有六千多万。

  青松基金投资的 20 款游戏产品中,有 10 款取得佳绩。而“街机三国”和“啪啪三国”两款产品都带来了超过 60 倍的回报。

  然而今天的游戏市场,似乎不能与从前同日而语。

  问:对当前的游戏领域怎么评价?

  董:现在的游戏,从投资的角度看我觉得机会不多了,经过了从端游到现在的手游,市场已经逐步被大公司占领,小公司开始的这种先发优势已经没了。你可以看腾讯的报表,游戏的利润占了一大半。投资成功的概率我觉得比以前会低很多。

  一开始,都是一些实力不太强,生存条件比较差的创业者,他认识到这里面有机会,比如手游,就转到这个领域,但很快大公司都意识到这些机会点。

  但游戏本身是一个创意产业,对小公司来说又永远是有机会的,只是一个成功概率的问题。小公司永远有机会做,但成就一个大公司很难。就我最近关注的,我觉得 VR 游戏是有机会的,青松也一直在关注。

  问:您觉得 VR 游戏是一个未来的趋势吗?

  董:对,从用户的角度看,是比较新鲜的一种体验,只是现在大部分的 VR 游戏还比较粗糙,不成熟,因为硬件设备等原因,玩起来体验会差。

  但这种 3D、立体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现在也团队在这个领域做一些精品的游戏,他的用户会自发去寻找这些游戏。所以我觉得小团队有机会,它在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来获取用户,现阶段可能一个用户的成本几块钱都不到。

  问:除了游戏,青松还关注哪些赛道?

  董:从二期基金开始我们大的方向转成了泛娱乐,包括游戏、视频类的综艺节目,再就是教育,文体算一类,还有一大类就是消费,实际上是这四个方向,每一类都比较大。

  到第三期,大的方向还是这些,但驱动的内核可能变了,比如我们现在看泛娱乐跟教育,更希望看到有人工智能驱动的这一类好项目。

  「青松」,轻松?

  问:当初您因为什么原因开始做的投资?

  董:实际上第一份工作 2000 年,从一个上市公司投资部开始,相当于企业的战略投资,但 2000 年的市场还没有这么好的创业氛围,也没这么多的创业项目,互联网也没这么发达,所以企业做战投应该说很不成熟,局限性比较多。

  后来去做投行,在这个过程中,有段时间是游戏爆发期,看到游戏企业的一种爆发性,又转到互联网企业,比如盛大。但是盛大只做游戏投资,范围又太窄。后面又去了清科 VC,最终几个人出来创办基金到现在,相当于把这个范围还有阶段都有扩展。

  问:现在做基金,跟之前在盛大这样的大公司做战投,有什么不同?

  董:就现在来说,我们的范围非常宽泛,没有说设定什么样的领域,但主线肯定是有的,但没以前那么窄。另外就是整个节奏变化非常快,要跟着市场来调整,不是说你就盯着 O2O 就可以一直投下去。每个细分的领域就是一年或者半年的热点,过了这个时间点可能再投就非常难了。

  问:介绍一下青松基金的募资情况?

  董:我们两年募集一次,现在是第三期基金,已经是收尾阶段,因为有比较多的政府引导基金和母基金参与,这两个大概占了40%,其他就是一些个人和上市公司。

  募资这块我们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以前的基础还好。一期的时候我们一个合伙人有他们长江商学院的圈子,全部进到二期。二期的一大部分又进入到三期,就这样一个连续的过程,也确实因为之前分到了利润,才有这个条件。

  但现在我们想尽可能的扩大 LP 范围。以前我们门槛比较高,个人出资要 2000万,就造成群体响应少,影响力有限。

  投资还是有一个信任的过程,因为个人投资人很难对一个投资公司进行尽调,可能我们有好的业绩,他不信,要让他相信有一个过程。这时候我觉得 LP 群体还是要尽可能的扩大一些。

  而且我们基金的阶段也扩大了,从天使到 A 轮,也会再成立专项的基金。所以只依靠一部分人我觉得还是不够,要扩大范围。

  问:当初为什么要设立 2000 万这么一个标准?

  董:当时是不想把过程弄的太复杂,不用海量去挑 LP,而且担心陌生人进来会影响大家的感觉,所以进来的都是相对熟悉的伙伴。

  问:这些 LP 对一级市场有怎样的评价?

  董:我们有一部分 LP 年龄偏大一些,50 左右的居多。一级市场对他们来说是高风险市场,相对来说对我们的投资策略也有影响。这使我们需要有一种配置,同时既满足较高资金回报率又能在时间周期上不要拖得太长,实现这种平衡对于LP来说是比较重要的。

  天使投的是「人」

  问:总结下您的投资逻辑?

  董:总结几个点。一个是顺应大势,互联网领域的每个阶段,每个细分领域都有一个先后发展的过程。

  比如说游戏,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每个阶段都是会最先起来的一个细分领域,你一定要能够抓住这个大的规律。而 O2O 可能都是到最后一阶段,中间会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不能颠倒。

  当你能够顺应这个变化的时候,会发现你处在一种风口上,然后做起来才比较轻松,但如果选错了,或者是太早了、太晚了都会非常难。

  第二个就是注重人。我们天使阶段肯定是对人的关注特别高。

  首先道德是最基本的要求。然后是能力,因为天使或者 VC 都希望投的要有成长性,起来要快。能力我们总结下来有三点:执行力、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这是从 0 到 1 阶段特别注重的。

  还有一点我们比其他基金更看重,就是会看创始人内心的层次。他创业的动机,初心。有些人能力很强,但他遇到点困难可能就会选择放弃,说明他创业的动机是不对的。

  再就是看他创业的用心程度,可能初心是好的,但用心程度不行。我们也看到过那种团队,他聪明程度是够的,在做事情上就明显没体现出这种用心的程度,比如怎么去寻找人才,留住人才,实际上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比如说留住人才,在细节上你怎么去对待这些人,有很多不用太花钱但富有成效的方法,比如我们看到很多公司,它可能就是给员工发一些比较有用的,感觉非常好的一些书,非常贴心和周到,实际上花不了太多钱,但能体现出你对人才的重视。

  还有就是他是不是有一种灵活调整的心态。你创业方案要坚持,但在经过试探之后,我觉得还是要能果断的放弃一些东西,不能说一个方向一做就是一两年。实际上产品一上线能看到数据的时候,很多东西就要灵活做出调整了。因为我们基金都是有周期的,他可能一两年的时间,基金都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好的创业者我觉得可以灵活的调整,即便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也能调整几个方向,找到市场。

  刚才说的是第二点,对人的判断。第三点是专注。因为现在市场细分领域很多,各个方向的特点不一样,每个基金要有一个相对熟悉的领域。比如我们最擅长的可能就是 to C 的,娱乐、教育这种方向,其他方向需要逐步的学习,方向可以一点一点去拓宽,但主打领域是一定要守住的。

  还有一点就是要沉静,当市场热的时候一定要能忍受这种煎熬,不去追求热点,因为热点往往已经估值比较高,或者说你没有看清楚。

  比如像教育,我们投的都属于自有品牌的教育,没有投那种平台式的。这种平台式的在 2015 年发展很快,有半年融资四轮的,然后直接估值就是上 20 亿的。但我们对这个东西有自己的理解,就没有去追这些方向。

  投自有品牌看上去好像发展的慢,过程好像挺艰难,为什么别人投的估值上升那么快,你却要守着你这些品牌的东西。但实际上经过 2016 年这一年你就可以看出来,这些平台式的基本上都已经转型,我觉得一定要有定力。

  还有像 O2O,这种每个基金都会投一些,但有的基金就特别的盲目,没有一些理性的判断。我们也有投,但还是基于我们对它认识的角度,感觉它具有我们需要的一些特质,可能一开始的切入是 O2O,但他很快意识到方向,迅速进行调整。

  「签 TS 倒不一定能成」

  问:外界对您有一个称呼,“快投天使”,说您投项目出手非常快,现在还是这样吗?

  董:对,在我们熟悉的领域,就能做到非常快。因为我们决策机制非常简单,在特定领域,三个合伙人有两个合伙人同意就可以投了。特定的领域比如说游戏,我们有一个合伙人他基本上不参与游戏这个行业,因此两个人就可以。我们决策是非常快的,基本上两个合伙人见完就可以直接出 TS(投资意向书),说者说到精校的阶段。

  有些不熟悉的领域我们也不会说那么快,但像泛娱乐、教育这些领域,我们下手还是非常快的。



  问:刚才提到 TS,之前听过你们是不怎么签这个 TS 的,现在来讲还是这样?

  董:现在也是这样,很少签 TS,往往签的倒不一定能投成。这也跟我们“快”的特点有关系吧,就是几个合伙人从见完到决策,到协议实际上是非常快的,中间再加个 TS 反而会影响整个过程。签 TS 的一个过程可能前后需要几天,这个阶段我们已经能把尽调做完直接推向协议了。

  我们选择的就是那些非常注重承诺的,合作意向比较好的创始人。我觉得口头承诺也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我们不会为了锁住项目,非得要求创业者签 TS,这样一来可能对我们来说相对被动一些,但这样选择下来的创业者,我们觉得比较靠谱、踏实。

  「创业,成功都是偶然的」

  问:了解到您喜欢研究古代历史,包括诸子百家这些,您更喜欢哪一个流派?以及其中代表的人物?

  董:有些研究的也不多,但从我的感受来说,我比较喜欢王阳明的心学。大部分人,把创业的重心放在对外在的追求上,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整个人还是非常脆弱的,我们看到大部分创业者在找投资人的过程中,包括在找我们聊投资的过程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内心是战战兢兢的,他有很多担心,融不到资金,或是业务上不能有效的发展。我觉得一个成熟的创业者还是应该先把内心练的非常强大。这种强大表现在:他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无论有没有资金都愿意去坚持。

  另外就是对得失要看轻一些,大部分人可能是第一次创业,对此非常在乎,实际上就创业来说成功是偶然的,失败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你能认识到这些,在找人谈融资的时候,可能也会更自信更自然。

  王阳明首先是强调通过做事去修心的,不是佛家的那套禅修之类的,感觉像空谈。王阳明带给我的感觉实际上就是不管是创业还是从事某一个行业,都是先从修心开始,这个是带给我最大的一个收获。

  这也是从我们自己做基金的一个体会。我们做基金也是这样,一期基金 2012 年开始,2013 年我们就有项目非常火,一下子就非常成功,对我们自己来说也有点战战兢兢的感觉,这个一期基金好像成功的有点偶然,担心二期基金会不会成绩很差或者说怎么样,那个时候我们也在寻找答案。当时正好就看到王阳明的这种心学,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不再去求助于外人,做一件事情其实你只要尽力了,对于成败会看得比较淡,而且是我们自己也已经努力了,发挥了我们的一些优势,到底它是产生了一些什么样的成果我觉得反而是要看得淡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