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17年上海第20届国际理财金融博览会在上海光大展览中心圆满落幕,本次活动共持续3天,现场共设有金融理财企业及媒体展台120席。3天总接待数量超10万人次。
上海国际投资理财金融博览会已成功举办20届,是每个年度汇集投资理财项目集中展示的一次博览盛会,同时,本次博览会更贴近近年热点趋势,专门开辟了金融科技展会区域。
立木征信作为本次受邀参展的金融科技企业,在现场与其他参展金融机构及参会人员共同分享了目前的大数据应用场景、运行模式及个人信用信息数据的优劣性。
随着金融科技行业进一步的发展,大数据征信对于消费金融、普惠金融及农业绿色金融的发展与普及意义重大。在现场,立木征信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经过一年多的运营时间,已经服务了2000多家企业和机构。运营商数据是金融机构对接使用最多的数据源之一,我们现在可以覆盖200多个城市的运营商数据,解决了征信信息地域确实的难题。”
运营商数据在金融机构尤其是网贷及小贷机构的风控中究竟能起到怎样的作用?为何在大数据征信数据源众多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如此亲睐运营商数据?通过立木征信在现场的路演活动,我们获得了较为详尽的解释。
运营商数据是常规风控模型必须项
早在P2P市场刚起步时,运营商报告就是借款人需要提交的必要材料。“央行征信、运营商报告和资产证明是我们14年对借款人索要的必要文件,学历证明、社保证明和一些收入证明是辅助项。刚开始的时候一般是人工审核,后来量大了开始用智能审核,但是这三个风控核心是没有变过的。”现场的一家P2P企业负责人表示。
16年起,三大运营商严格推进工信部要求的电话实名制,更是进一步推进了运营商数据在金融机构风控中的地位。个人真实信息和办卡地点直接反应在个人的运营商数据中,同时,手机作为一个随身物品,能够精确地表现出个人的常住地及活动范围情况。另外,运营商数据在个人消费能力、常用联络人及上网习惯等方面都能作为风控模型的一个指数,从客观角度反映个人的征信情况。
运营商数据人群覆盖率极高
截止2016年6月,央行征信中心覆盖人群8.8亿人,其中信贷记录人群仅3.8亿人。然而,2016年5月三大运营商公布的在网使用人数总和为12.68亿人,几乎做到了“人手一号”。某理财平台工作人员向我们说到:“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发展三农经济业务和绿色金融,但是一般到三四线城市就会发现借款人的央行征信记录缺失或者无记录,到下农村阶段情势则更为严峻。但是运营商报告一般都会有,而且往往都是入网3年以上的,可以对于借款人的身份信息和社交关系进行核实,同时也能侧面分析借款人的消费能力和生活状况。”
立木征信的运营商数据已经完成了全国200多个城市的覆盖,金融机构在通过借款人的授权后,可以从后台查看个人的运营商数据报告,形成报告查询的闭环,更大程度地提高了查询提交速度及报告真实性。“我们还将围绕运营商报告推出一系列信用报告及评分模式,可以让金融机构面对借款人时,只需一份报告就能完成贷前审核及贷后管理。为金融机构提供高效的征信体验,为风控体系的完善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基础。”立木征信产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