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评论No.2017.002
主要得益于美国经济的复苏和中国同“东盟10+6成员国”、欧盟贸易往来关系的进一步加强,2017年年初中国外贸表现出回暖的迹象。随着RECP谈判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东盟10+6”成员国间的贸易合作将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要冷静地看待外贸回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2017年第1季度中国GDP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消费和投资,外贸回暖的作用较为有限。同时,随着美国经济增长已经接近潜在增速,同时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成效还不明显,外贸回暖的可持续性依然存疑。
对外贸易在2017年初明显回暖
2017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一改2015-2016长期同比负增长的状况,前3个月的进出口增长势头明显。2017年1月份,出口同比增长率转正。受春节假期影响,1-2月份进口总额激增,而2月份的出口总额有所回落。3月份的进出口均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一方面出口同比增速高达12.3%,另一方面进口同比增速尽管小幅回落,但依然高达19.6%。外贸市场的回暖一方面有助于中国通过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对于恢复国内市场信心也十分重要。
2000年至2012年期间,中国对外贸易表现出显著的“大进大出”的现象,进出口之间的联动性较强、差值较小。然而,2015年至2017年以来,中国进出口之间的差距显著拉大。这可能反映了中国出口的国内附加值部分(出口中扣除使用进口原材料的部分)的增加。
外需增强是出口增速回升的主要原因
2017年初中国出口的回暖主要得益于外需的增强,这主要表现为中国对“东盟10+6”成员国、美国、欧盟出口的增加(上述市场解释了中国出口90%以上的增长)。
首先,中国对东盟10+6成员国的出口贡献了中国同期总出口增长的34.3%,甚至超过了美国经济复苏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助推作用。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ECP)的推进,中国有望在亚太区域贸易规则的制定中发挥重要角色,中国和东盟10+6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将更加密切。
其次,2016年下半年来美国经济复苏明显(例如制造业PMI和Sentix投资信心指数提升),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增加。对美出口对中国总出口增长的贡献达到28.8%。
再次,中国3月份对欧盟出口同比增加16.6%。中国对欧盟出口的增加可能主要来自于贸易促进措施的推进,而非欧盟经济的回暖。一方面,受英国脱欧的影响,外界对欧盟经济增长的预期为审慎乐观。另一方面,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势头的影响,未来中国和欧盟贸易往来可能更加密切。同时,“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也将促进中国同部分欧洲国家的经济往来。
最后,中国和以“金砖国家”的贸易由负转正,但总体贡献度较小。
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中国以往在亚太产业链中扮演者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东南亚国家进口原材料,组装生产后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而目前,中国正逐步向生产中端零配件,经由东南亚国家加工生产后向欧美出口的模式转变。考虑到这一点,中国对“东盟10+6”成员国出口的增加,可能也间接反映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地位的逐步提升。
出口贸易模式的结构性转变
除了在贸易总额上的回暖外,中国出口的贸易模式也发生了转变。1993年至2017年期间,中国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发展呈现出了明显的“剪刀型”变化关系。来料加工贸易比重一路下降至4%左右。进料加工贸易份额先上升后下降,并在2006年达到峰值(47.2%)。一般贸易在1993年至2006年期间,在经历了缓慢地下降后,逐渐反弹到50%以上。这一变化关系反映了中国贸易模式从加工贸易占据半壁江山向一般贸易主导的转变。由于加工贸易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进口材料。因而,加工贸易的盛行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表现出“大进大出”的现象。然而,由图2所示,中国对外贸易中进出口差值的拉大也间接反映了加工贸易地位的弱化和一般贸易的兴起。
然而,在增长方面,2015年至2016年期间,一般贸易的表现好于加工贸易。这和同期外需疲软,而加工贸易依赖外需的事实相符。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一般贸易主体地位的凸显使得中国出口在面临外需疲软时表现出了更大的灵活性。2017年初,随着外需的回暖,加工贸易率先表现出增长的势头,而一般贸易的增长则表现出一定的滞后。与此同时,一般贸易增长率的波动较强。这俩方面反映出由于贸易模式(加工贸易一般先拿到订单再生产)的差异,一般贸易比加工贸易面临更大的外贸风险。因而,中国未来在制定贸易政策时还应着重考虑贸易风险对出口的不利影响。
贸易增长背后的所有制差异
2015-2016年,按照贸易额比重来看,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我国出口中比重分别为43.6%、42.6%和10.4%。2015年至2017年期间,这一比重分布变动不大。2015年至2016年期间,受外需影响,外资企业出口萎靡不振,而私营企业在这一时期的表现略好于外资企业。2017年初,受外需回暖影响,外资企业率先表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私营企业增长动力稍显不足。受假期因素影响,私营企业在3月份才表现出明显的增长势头。
小 结
综上所述,2017年年初中国外贸表现出回暖的迹象。这主要得益于美国经济的复苏和中国同“东盟10+6成员国”、欧盟贸易往来关系的进一步加强。特别地,“东盟10+6”成员国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甚至超过了中国对美国出口的贡献度。随着RECP谈判地不断推进,中国与“东盟10+6”成员国间的贸易合作将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贸易结构方面,一般贸易逐步占据主体地位。同时,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仍然是构成中国出口企业的两股重要力量。由于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的作用,过去中国出口对外贸需求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随着一般贸易和私营企业比重的提升,中国出口的灵活性显著增加,并且可能通过创新研发和质量升级等方式来增加产品竞争优势、降低外需疲软的影响。
然而,我们也要冷静地看待外贸回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2017年第1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为6.9%。尽管中国外贸依存度仍然在30%以上,但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仅为2.5%。因而,2017年第1季度中国GDP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消费和投资,外贸回暖的作用较为有限。同时,随着美国经济增长已经接近潜在增速,同时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成效还不明显,外贸回暖的可持续性依然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