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王牌专栏,20年专注港股,金融名家齐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号。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 文|邢莉,香港财华社财经编辑。
在中国,移动支付早已深入日常生产,到了“乞丐都用二维码乞讨”的地步。巨大市场引来各方侧目。
5月27日,中国银联联合40余家商业银行在京共同宣布,正式推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持卡人通过银行APP可实现银联云闪付扫码支付。而在即将来临的6月2日,在全国40个知名商圈约十万家商户,使用银联云闪付挥卡、手机以及扫码支付,均可享受62折优惠回馈。
面对大蛋糕,银联终于放大招了。在中国,银行基本等同于国家信用了,可谓“名门正派”。因此,40多家银行“群殴”微信支付宝。这种似曾相识的场景,好像在那里见过。不就是《倚天屠龙记》里,“六大派围攻明教光明顶”嘛?
看来国内移动支付市场真的要变天了,两强争霸或将变成三国演义!
更安全,更国际,更优惠
这40余家商业银行其中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全国性商业银行,另有近60家商业银行正在加紧测试并即将开通,年内其他主要银行也将基本实现全部开通。
不过,在整个移动支付市场中,支付宝和微信联手拿下近九成的市场份额。银联将如何与之相抗衡呢?
众所周知,安全性是二维码支付不能回避的问题。目前存在各种扫描二维码支付的陷阱,受害人或者被骗钱或者被窃取个人隐私。而银联方的杀手锏就是更安全!
据银联方透露,相较于市场上其他二维码支付方式,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具备三个主要特色:一是安全性更高,采用支付标记化(Token)技术,安全级别较高,保障消费者资金安全;二是服务更完备,配备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保障使用无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银联国际宣布,正积极推动香港、新加坡、泰国、印尼、韩国、澳洲等多个境内持卡人经常出行地区的二维码业务,计划率先在香港、新加坡支持云闪付二维码业务受理。也就是所,云闪付境内境外通用!
而在即将来临的6月2日,全国40个知名商圈约十万家商户,使用银联云闪付挥卡、手机以及扫码支付,均可享受62折优惠回馈。消费者带上手机,现在就可在卜蜂莲花、屈臣氏、世纪联华、好利来、煌上煌等10多家全国连锁及行业知名商户的近万个指定实体门店体验。另外,近60家收单机构如银联商务、快钱、通联、拉卡拉、随行付等均已完成受理端改造,后续将有更多商户陆续加入。
NFC支付折戟 云闪付无奈升级
在进军二维码之前,银联一直主导推行的NFC(近距离的无线通讯协议)支付。先后与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推出NFC支付。
然而这个战略似乎并不成功。以Apple Pay为例,Boston Retail Partners在今年年初的数据显示,ApplePay在美国已经覆盖了36%的商家,成了美国用户最广泛使用的移动支付方式。但是在中国市场上,情况却大相径庭了。在中国不是所有人买饮料都到711这样的便利店,更有可能是在报摊,相对于肯德基麦当劳,中国人可能更倾向于“成都小吃”、杂粮煎饼。
除了支付宝以及微信拥有强大的用户基础外,没有门槛限制操作简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对于这些看起来没那么高档的小商小贩,相比带闪付功能的pos机一个微信或支付宝的二维码简单易做,打印一张纸,手机扫描就可以了。任何智能手机只要支持微信或支付宝并自带摄像头,即可完成扫码支付。
银联一直在推行NFC近场支付,曾经推出过一系列的政策,为商户免费更换支持NFC功能的POS机。然而在市场无法打开的前提下,去年银联推出自己的二维码标准后,免费更换兼容NFC功能POS机的优惠活动也暂停或取消。
“名门正派”围攻“光明顶”
银联这招可谓来势汹汹!
毕竟,在中国,银行基本等同于国家信用了。尽管银行长期以来存在固化、僵化、效率底下、乱收手续费的品牌形象。但普遍来讲人们对银行的信任度还是高于一般互联网企业的,尤其是大资金用户。
除了上文分析的银联宣称的安全、国际、优惠之外,据悉银联还将推出ATM二维码取现,这可是现有体制下,微信支付宝们不可能做到的。现金是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淘汰的,这一绝招估计会在短时间吸取大量用户。
于是,银联推出标准二维码产品,40多家银行“群殴”微信支付宝。这种似曾相识的场景,好像在那里见过。不就是《倚天屠龙记》里,“名门正派围攻明教光明顶”嘛?
其次,银联这一行动不仅得到了“名门正派”银行们的支持,还会得到其他互联网企业的支持,尤其是微信支付宝的“敌人”们。5月27日以京东、美团(大众点评)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也已向银联二维码开放入口,上亿的活跃用户将通过APP进行扫码支付。事实上自2016年10月以来,银联先后宣布与美团、中国移动、京东金融等多家公司合作,共同发开云闪付业务。
无论如何,银联版二维码支付的正式推出,将让整个移动支付市场更加热闹。近日,微信又开始了久违的“反现”。银联二维码的入局,让微信与支付宝不再打默契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受益最大也许是消费者。
■ 编辑|徐冰莹,财华社财经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