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是光伏行业最辉煌的时刻,苏美达集团也从光伏贸易开始切入光伏领域。十年间,光伏行业跌宕起伏,经历沧海巨变。如今很多当年风光无限的光伏企业已不知所踪,但苏美达的光伏产业却成功规避风险,一路发展壮大起来。
“从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然后到太阳能电站的设计、开发、运维以及转让,我们现在全产业链打通了”,一手把苏美达新能源板块做起来的苏美达集团总裁蔡济波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说。如今凭借新技术的突破,苏美达意欲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稳扎稳打
以贸易起家的苏美达凭借对市场的敏感嗅觉,在2006年开始进军光伏国际贸易领域,最多时苏美达每年光伏设备出口达3.7亿美元,进口更是多达10多亿美元。
但由于当时光伏行业是卖方市场,产品供不应求,而且没有研发和制造,很难和客户形成更深层次的合作。于是,为了争取话语权及主动性,也基于苏美达集团从贸易往实业转型的整体战略,2008年苏美达开始组建工厂,进入光伏研发与制造领域。
随着光伏神话的破灭,之前疯狂“攻城略地”的光伏企业深陷泥潭,而苏美达光伏产业却逐渐脱颖而出。蔡济波对《英才》记者表示,苏美达的光伏产业之所以稳健,和其前期没有在固定资产上大规模投入不无关系。
苏美达第一期光伏组件厂2008年兴建投产,第二期也是两年之后的2010年开建,虽然当时光伏产品需求旺盛,但是苏美达在产能上依然进行严格控制——即使能卖500兆瓦的产品,但苏美达的产能也保持在200-300兆瓦,另外的一半在外面代工。
这不仅避免了盲目的重资产投入,也保证了技术上的先进性。
去年苏美达技术更先进的盐城东台第三期项目投产,后续已显落后的第一期项目也将适时关停。“光伏技术更迭很快,我们的三期项目应该是技术最先进的,如果当时2010、2011年我们就已经扩产这么大,那么如今就扩不动了”,蔡济波说,“但是由于旧技术效率低、能耗高、成本高,所以新扩产的产能占总产能的比重越低,那么竞争力也就越差”。
此外,光伏电池片环节由于对技术和专业人才要求高,当时初涉此领域的苏美达便采用和专业公司合资的方式,但即便如此,苏美达也在电池片领域控制盲目扩产。
蔡济波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没有新技术,不扩产。因为他认为,如果技术上没有突破,只做和别人一样的产品不仅没有意义,而且也会增大风险。
如今,经过十多年在新能源领域的运作,苏美达培养出了一支可以组织、对接新技术的专业团队,通过多种创新,实现了对市场现有同类产品的优化突破。
“如今太阳能光伏行业要靠技术创新来引领”,蔡济波表示,拥有创新突破的技术,以及通过借壳登陆资本市场的苏美达,在“技术+资本”的合力下,力图在新能源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发力分布式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制造国和消费国,越来越多的光伏从业者把目光转移到了分布式光伏电站。蔡济波认为,分布式最符合新能源的特征,而且分布式更能体现管理的精细化,因此苏美达后续也准备在分布式电站领域“大干一场”。
虽然分布式光伏产业有万亿产值蓝海,但专业人士也指出,优质屋顶资源稀缺、部分项目建设质量低下,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资金上的捉襟见肘以及缺乏历史优秀业绩的背书,令不少银行融资机构望而却步,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分布式产业可持续发展。
对此,在拓展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时候,苏美达可以实现从电站方案的设计、审批、建造以及运维全部包揽,并且还保证电站电量,这是很多中小企业所难以具备的优势。另外,苏美达还能利用自身在金融方面的资源,帮助业主解决融资问题。
比如某电站造价1500万元,而企业只需先行出资400万元。其余1100万元,可以由苏美达帮助对接金融机构来进行项目融资,由于有苏美达对电站质量的背书,金融机构不仅对项目提供融资,而且还不需要业主进行担保。
除此之外,苏美达还和国机集团体系内的其他公司协同开发分布式能源项目。
今年3月,国机集团旗下成员企业国机精工下属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以下简称三磨)和白鸽磨料磨具有限公司,与苏美达集团下属苏美达能源举行了“三磨”1MW分布式电站项目并网和白鸽4MW分布式项目签约仪式。
这个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由苏美达能源负责电站设计、前期项目衔接工作、融资方案以及运维支持。预计该电站每年发电量可达到100万千瓦时,80%以上的电量可用于企业自用,此外,多余的光伏电力也可直接上网,并与电网进行售电结算,从而实现项目收益的最大化。
如今苏美达集团在太阳能光伏领域,不仅可以在国内外销售太阳能光伏组件产品、做EPC(工程总包),而且还可以做BOT、BT,及运维太阳能电站,另外还自己持有太阳能电站。从工程到组件,从组件到电站的综合化业务布局,是苏美达区别于很多光伏企业的突出特点,同时也给苏美达带来了覆盖全产业链的多种收益。
“苏美达在太阳能光伏产业中,有很综合的收益,这对稳定公司下一步的发展非常有帮助。”蔡济波对《英才》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