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二特朗普公布了预算计划,周四美国财长努钦重申了特朗普政府3%的GDP增长目标。各界开始讨论这个关键问题:美国经济能否重回1980年代到2000年中期的快速增长步伐?
白宫经济政策制定者称,可以。大多数专业经济学家认为不行。从历史角度来讲,“工人生产率才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而非政客和经济学家。专注于提高工人生产率,美国经济就能增长至3%。”
自从二次大战结束后,生产力增长就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甚至比更大规模的女性参与工作更重要。美国是如何提高劳动力生产力的呢?这个话题早已在科技行业中盛行,但是答案却不在那。没人会质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但是,科技进步对可度量的生产力或者工资增长未造成任何影响。
里士满联储在5月22日发布的国家经济指标报告中,在首个章节就回顾了美国近期的GDP增长,之后是自2007年以来的长期经济趋势。
把GDP增长放在这个重要的位置是为了说明,虽然美联储的双重目标是就业和通胀,但是显然整个国家的GDP增长才是一切讨论国内经济的起点。
该报告将GDP增长归因于两大驱动因素:劳动力规模的增长和这些劳动力生产力的变化(GDP/参与劳动总人数)。
自二战结束后,长期(10年均值)GDP增长经历了3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的GDP增速为3.5-5.0%,美国经济大概以3%的速度增长。自从经济大萧条以后,1.5%的增速成为常态。
劳动力的增长却和这些趋势没有多少相关性。就业增长每年超过2%(以十年平均值计算),高峰期出现在1980年代,这主要归功于更多的女性进入了劳动力市场。但从那以后就业增速就一路下滑,直至目前的0.5%增长速度。
自从1950年代以来,生产力增长似乎才是GDP真正的驱动因素。生产力增长速度以2%到3%(以十年平均值计算)的速度,在1960年代达到峰值。在1970年代和GDP一起出现下降,将至1%,并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初期反弹至2%,与此同时GDP增速维持在了3%左右。
很多专业经济学家和其他专家并不看好多位白宫官员设定的,经济增速持续性地重回3%的目标。里士满联储的报告解释了他们之间分歧的关键所在。
如果能解除目前劳动生产力增长的危险状态(如下图所示2017年第一季度美国劳动生产力的增长为1.1%),GDP就能获得更好的结构性增长。
某个经济学派的观点认为,事实上,经济学家估测生产力的指标没能将互联网方面的数据准确地统计在内。
最近有很多这方面的观点出现:
·可能是由于很多类似谷歌和Facebook一样的互联网公司所提供的服务是免费的,有几十亿美元的价值没有被传统的GDP定义统计在内。
·或者还有可能原因出在,过去的经济指标低估了经济增速,没能准确地反映软件服务和其他服务在质量方面的进步。
·最近还出现一篇与上述观点背道而驰的文章认为,所有我们观测到的数据都是正确的。
有人宣称美国工人生产力被广泛低估,这种看法真正的问题其实在于工资增长自经济危机以来一直保持低速。
从2009年以来,就业成本指数(Employment Cost Index)的年率变化徘徊在1.5%到2.5%之间,而2007年时的变化为3.0-3.5%。自2010年到2015年之间,平均时薪的增长低于2%,甚至目前读值仅为2.7%,远低于经济危机前水平。如果我们对生产力增长的低估如此严重,那为何工资增长没能以十年前的速度增长?
实际上,科技的介入和工人生产力增长的疲弱正在将社会推向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用软件和机器取代“效率低”的工人,在未来的升级周期中将提高生产力。这些因素导致了有关“GDP增速3%的讨论”变得多样化。
笔者认为,在任何宏观经济政策的计算方法中,都将面对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再次重新体现人类劳动力的重要性——我们生产力更高,经济就会增长更快。不然的话科技将会取代工人,而不是简单地提升工人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