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海楠
所听、所看、所感,会让你的泪水不由得在眼圈打转,努力忍住却无济于事,在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后,感动依旧——这样的场景无数次出现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机关党委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专题培训的5天里。
5月15日至19日,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行政学院的机关党委委员、机关纪委委员和基层党组织书记共计38人,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机关党委书记张军扩和国家行政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机关党委书记陈立带领下,赴河南兰考和林州参加专题培训,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
与以往多以会议、讲座的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不同,此次河南之行,更多的是让学员们真实触摸有血有肉的动人历史。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华丽辞藻,一心为民的焦裕禄同志在百姓心里留下了伟岸的印记,而这一形象与其承载着的精神食粮甚至在50多年后的今天仍历久弥新。
让学员们心生感动的,是讲解老师满是动容、声情并茂地诉说焦裕禄同志的生平事迹;是黄河故道东坝头近距离接触“黄河的见证”和“张庄的启示”后,深入了解了焦裕禄同志将淤泥翻上覆盖治理沙丘的“贴膏药”智慧,以及大规模种植泡桐的“扎针”方法;更是如今千万棵泡桐树扎根兰考热土,永久镌刻着焦裕禄治理兰考“三害”的难忘历史。
一次次的感动和流泪,让学员们更深刻体会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其实质是一名共产党员践行“党的好干部、人民好公仆”的真实写照。
如果说,兰考之行让学员们通过焦裕禄同志这一当代党性教育典型,加深了对党的宗旨的理解,那么,接下来的林州之行,则让学员们近距离见证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建造历史和红旗渠精神的诞生过程,更深刻地感悟了党性的光辉,继而让每一位党员干部内心的责任感、使命感迸发而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表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无论是当年提出“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言壮语,还是“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的兑现承诺,都在向今天的共产党人诉说着那样一段历史: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急,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投身气壮山河的伟大实践,用自己的双手改变林州千百年来缺水的命运。也正是在这场伟大实践中,才逐渐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此次林州之行,最让学员们动容的,是与三位亲历者的互动教学环节。18日下午,在红旗渠学院教学楼内,全体学员近距离与当年参加红旗渠修建的李改云、张买江、任羊成三位特等劳模展开了访谈式互动教学。
无论是曾经因修建红旗渠舍己救人身负重伤的姚村公社第一营妇女营长李改云,还是扛起父亲旗帜,年仅12岁就投身红旗渠建设的张买江,抑或是曾经的凌空除险队队长、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任羊成,三人的口述历史向学员们朴素地诉说着红旗渠的故事,学员们备受感动,许多人是流着泪聆听他们的故事。
在访谈结尾,讲解老师询问任羊成老人最后一个问题:“如果现在再修一次红旗渠,让您选工种,您会干什么?”“还当除险队员!”老人的口齿清晰,言语间流露着对那段历史的自豪。随后,雷鸣般的掌声经久回响在会议厅,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始终为民的精神,必将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