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陈文茜,被李敖称为“台湾最聪明的女人”,于是吴晓波将她拉进“大头帮”。她说,加入“大头帮”是为了完成她最后的愿望——加入帮派。点击阅读更多“文茜大姐大”的文章:《“一带一路”三年成果显著,不再是中国的一厢情愿》
文/文茜大姐大
1949 年,国共内战结束,蒋介石败走台湾。时任云南军队指挥李弥坚持效忠国民党,率领部队被迫自云南、广西转进缅甸、老挝北部接壤的滇缅边境,踏上回台湾的路。
但是这条路并不好走,这些持有军械的部队因故被缅甸视同外敌,被缅军要求缴械未成后,连连遭逢武力围剿。1951 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李弥部队甚至在美军的资助下反攻云南。
1953 年,缅甸向联合国控告中华民国“入侵”,联合国便经由泰国同意,安排李弥部队来到泰缅边境的金三角和清莱驻扎,虽然部分军人被遣回台湾,但其余 6 万军民在蒋介石“择佳机,图反攻”的明撤暗留指示下,留在了荒山野岭的泰国北部(以下简称泰北),成为没有国籍的滇缅孤军。
自那以后,滇缅孤军和他们的后裔,在长达将近 70 年的时间里,散落在泰北 94 个难民村里,不但无人问津,也没有身份证,更无法正当工作。直到 1982 年,台港艺文界发起“送炭到泰北”,台湾才看见大时代下,失根、贫穷的悲剧。
1
30年改变700个孩子的命运
位于海拔 1800 米的帕党是泰北清莱 94 个难民村里最贫穷的村落。1982 年,国裕企业总经理钱秋华随着“送炭到泰北”活动,来到这里。
钱秋华说:“80 年代,当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才了解到,虽然他们的血液、DNA,几乎 100% 是中国人,但他们却因为没有国籍,在这里寸步难行。”
从钱秋华还是年轻大姐姐的时候,直到花甲之年,她的裙子都在帕党的黄泥巴堆打转,打转在一群又一群,她爱了 30 年的孩子们身上。这些小至六岁,大至十六七岁,眨着大眼睛的孩子们,是她大半辈子的牵挂。
钱秋华回忆到:“他们的父亲母亲从云南撤退,来到这里,他们要他们的下一代也能受教育。”
1986 年,钱秋华打算为滇缅孤军的“第二代”或“第三代”提供教育,建造一个和“当地村落”合作的“家”。1987 年,帕党首家育幼孤儿院,“温暖之家”成立。
往后 30 年,钱秋华踩着 3500 公里路,从不间断地来到与她毫无血缘关系的遥远帕党,投入人力物力改变了一个又一个异域孤军后代的生命。
杨世盛,30 年前第一批进入“温暖之家”的孩子,如今是曼谷干果店的年轻企业家。他回忆到:“我才 1 岁半的时候,妈妈就离开了。4 岁,我自己就会洗衣服。刚刚住进‘温暖之家’的第一天,这里全部都是黄土,没有电。但是,能在这里读书,是不幸中的大幸,课本从台湾寄过来的,然后影印。”
杨世盛和哥哥从小相依为命,和温暖之家的许多孩子们一样,肚子能吃到一顿饱,是从这儿才开始的。
钱秋华说:“我不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每一年来,看着孩子长大,就觉得非常欣慰。孩子们下山的路已经不难了,去到都市有谋生的能力,他们也开始可以手心向下地生活。”
2
泰北美斯乐,重读异域历史
美斯乐位于泰国北部的清莱府,距离帕党 4 个小时的车程,是泰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和旅游圣地,素有“泰国春城”“中国村”的美称,在美斯乐生活的几乎全是中国人,这里十足像一个“国中国”之地。
大名鼎鼎的段希文带领的国民党 93 师官兵及其后代就生活在美斯乐。前国民党滇缅边区游击队二代胡光署说:“那个时候枪枝多保存起来,没有那么多,结果就用木棍来代替枪枝。”
旅人们原本来到这里体会大时代的干涸血味,却在美斯乐街头的转角处,被一家法式甜点咖啡屋惊讶了嗅觉。
Ton 和 Mee,是两个从曼谷大城市来的年轻夫妻。他们在群山翠绿间打造休闲的空间,用法国和意大利的材料,唤起糕点深邃的跳动,让人满脑子是浪漫的舔嘴咂舌。
许多欧洲旅人在部落格中惊叹:“在美斯乐,却尝到法国的精致甜点”。Ton 和 Mee说 :“是美斯乐的自由和包容,让他们极致地发挥。”
这样充满意外,却又自然调和的深刻好滋味,也发生在美斯乐的第一家民宿,新生旅馆。成立快 60 年的新生旅馆也缘起于一个意外。据说,60 年前的一天晚上,一个欧洲人骑着马来这儿敲门,要求借住一晚。
当时美斯乐连柏油路都没有,住家女主人问欧洲人:“为什么跑到这么偏远的地方来?”
欧洲人说:“泰国居然有一个完全是中国人,而且是国民党军队的后裔,太妙了,好像遇见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一个片段。”
于是,住家女主人便修整起房屋,盖起了旅馆,而旅馆里地道的滇菜同样令人难忘,她们用香料和药草加工边城野味,有草果乌骨鸡、辛香料炖猪脚、辣醃菜炒肉、爆香烧滇菜,旅人们的心和肠胃,都被自然的层叠辛香熨烫收服。
滇缅孤军下一代的年轻人,很努力地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一群被弃绝的异域三千里、没有国籍的人,在美斯乐开起了民宿、甜点屋,希望透过这些,一点一滴地重新建立起他们生命的尊严。
在美斯乐的街头,即使有无处不在的沧桑铁锈味,却也充满着意外的绝美。
3
异地16年无悔,“黑手牧师”在泰北戒毒村
满乐福位于泰国、缅甸的边境,也是 94 个难民村的其中之一,过去因为贫困,当地人开始种罂粟赚钱,泰国贩毒大王坤沙的指挥总部,就在附近的满星叠。
当时,种一亩罂粟的收入比种玉米高上一倍,吸毒贩毒是这里没说出口的公开秘密,被毒品缠身的年轻人一旦染上就无法摆脱,因为“整村的人都在吸,找你吸,你该怎么办”?
满乐福也称作戒毒村,专门收容吸了毒想戒毒的年轻人,“满乐福“原意是“上帝的福乐注满此村”。30 年前,台湾基督教晨曦会来到当地设立戒毒中心,2001 年,牧师黄宝辉和妻子来到这里。
80 年代,二十多岁的黄宝辉就是高雄修车厂的老板,月入数十万,却因为染上了十年的海洛英,把家产败光。后来,黄宝辉成功戒掉了 10 年的毒瘾,从黑手毒虫决心成为一个牧师,从一个吸毒绝望的人,变成一个专门收留吸毒绝望年轻人的人。
黄宝辉说:“我记得,我毒瘾来时会撞墙,当时的教友就会跑来抱着我,为我祷告,‘求耶稣帮助他,度过毒瘾的时间’,这一句话一直在我脑海里面。我心里想,我从前跟他们不熟,他们为什么愿意这样帮助我?是因为以前他们也是这样被帮助的。我现在信了耶稣,我也愿意去帮助别人。”
黄宝辉来到满乐福已经 16 年了,他不会讲泰语,但到如今陪伴了上千位滇缅孤军的后代和当地人,为他们戒毒。
为了让戒毒的人能自力更生,他还去学农业、学养猪,让戒毒成功的人有一技之长,不要再回村子吸毒。他的两双手,每天照顾近 50 个年轻的生命,耐着性子,不放弃已经被人放弃的生命。
黄宝辉说:“我的下一个 8 年,还要为戒毒村,找到可以传承的人。”
生命,能影响生命。
文茜说
身处这个时代,有些事你一定要了解,因为你逃不掉
每周从全球海量新闻资讯中选取最重要的10条
文茜为你解读新闻背后的逻辑以及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