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金融之家 芳华
金融之家5月23日讯,开篇之前,金融之家小编有几个问题想与大家讨论。第一个问题,提起共享经济,你最先想到的关键词是啥?第二个问题,如果共享经济里出现下一个独角兽,有可能会哪个领域?第三个问题,共享经济是个伪命题?
众所周知,整个社会在经过几年高速发展以后,供给出现大量富余。无论从重资产的房、车,还是到软性技能比如说英语、会开车,这些供给和十年前的量级有本质的差异。
这是造成共享经济存在的基础。
其次,是2012年科技在迅速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它天生具备的属性是可以把我们一些碎片化的需求跟碎片化的供给,通过一定的方法结合起来,为它提供了位置、时间和用户属性所有的维度。这样既能保证买家和卖家的匹配,又客观上增强了互信,把交易摩擦降低,实现交易。2012年左右移动互联网快速增长,大家觉得这个时间节点要到了。
第三,是整个社会在进行消费升级,其实消费升级是全方位的机会。
当整个社会的GDP超过一定金额之后,肯定会有很多细分性的需求出来,比如说家居、母婴等很多领域里面都会出现跟以前不一样的消费态势。当更多的长尾细分性的需求出现,每个人喜欢的东西可能会不一样。
这就可以回答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共享经济的关键词在于:分享和多样性。
然而,互联网更新换代太快了,以至于有些人连最初的互联网都没明白过来的时候,新的互联网模式又诞生了。所以,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的人,难免会两种时代的差异。
如果说共享经济纯粹就是租房租物的一种模式,那还可以理解,但是共享经济明明就是出租,却又不是,怎么回事呢?
但是现在互联网营销让他们无法理解,应该互联网营销不是为了卖货,那是为了什么?为了粉丝,为了人气。其实这很好理解,有了粉丝,就是这个时代的王。
除此之外,真正具备一些平台化的有潜力称之为超级独角兽的公司的机会相对比较少。除了车、房等大的刚需之外,在更多垂直领域里面,很多行业本身的市场容量不足以诞生这样的规模;另一方面,很多共享经济被融合到所有的商业模式里边,我们不把它看成是狭义上的共享经济公司,但是本质上这些公司都有共享经济元素。所以共享经济公司可能会成为过去时,慢慢更加具有标配化、普适性。
所以,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浮现了,目前所谓“挂得最低的果子”,肯定都已经被摘过了。
那么,第三个问题,共享经济是个伪命题?
坦率地说,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很难有简单的答案。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源,构建一个共享的资源池,以降低“资产专用性”所带来的资源分割和浪费,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效率改进。
但在具体的领域,从用户需求满足的角度来看,能否通过平台集结的资源弥合供需双方的时间差、空间差、技能差,并实现规模效应下的低成本优势,是需方是否愿意持续使用该服务的关键;
从平台运营的角度来说,能否确保在达到一定规模以后仍然能够确保所有“无组织的”的众包资源的可管理性(泛组织化)和低边际成本是关键所在,毕竟在市场法则下,人们在选择服务时并不单纯只是考虑成本一个维度。
就好比电动汽车的普及显然对于社会总体的环境改善是极为有利的,对于个体也是更加经济的选择,但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假设所有的人都有足够的环保情怀,为了社会的总体效率改进而牺牲个体的便利性。
对于那些轻服务领域,显然共享经济平台在资源可获得性、规模成本优势、可管理性方面面临的挑战更小一些,因而,共享经济效应能够相对容易地越过“创新的窘境”而达到均衡状态。
而对于那些重服务领域,在有效供给和价值强度的满足方面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因而在越过模式迁移的“困境”方面会有更大的惰性。单纯地“以果为始”的逻辑假设会让创业者遭受更多“浅滩暗礁”的打击。
对于前者,由于中国目前相对来说还具有相对较高的低劳力成本的优势,反而可能使得某些领域的共享经济平台发展到规模后期以后会朝着资源内部化(组织化)以获取人口红利。
对于后者,由于重服务所要求的高人力属性和资产专用性要求,以企业组织的方式绑定专属资源以更好地服务于用户可能是相对高效的。
对于所有去组织化的领域,其实更应该反向研究组织为什么要存在,毕竟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当这种连接使得市场化的交易成本低于组织方式的交易成本时,社会资源当然可以市场契约的方式调配更小颗粒度的社会资源,极端的情况就是,每个人就是一个最小的经济组织。
所以,共享经济是否是一个伪命题,其实取决于行业属性、人力稀缺性、用户的价值强度期望、边际资源的边际成本、成长过程中的有效供给以及均衡状态下的有效刚需。
简单来说,这几个要素越容易满足的领域,共享经济越容易实现,而这几个要素越难以满足的领域,共享经济实现越容易“趟坑”。一个简单的常识就是,越稀缺的资源越需要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