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整理人/新浪财经由新浪财经、华创证券共同主办的2017年银行业资产管理高峰论坛将于5月25日(周四)在北京举办,邀请监管层领导、著名经济学家、10余位银行业资管高管等嘉宾与会,本文为华创证券副总裁华中炜接受新浪财经专访的对话实录,华中炜表示在新的监管环境下,资产管理行业将面临洗牌和行业重塑,新的行业竞争格局将逐步形成并不断优化,行业也从规模扩张时代走向精耕细作时代。敬请阅读。
过去十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快速发展,经历了从2007年之前以公募基金为主的阶段,到此后银行、券商、信托、保险、私募百花齐放的大资管时代,2016年底资产管理行业整体规模超过70万亿,几乎涵盖所有的金融子行业,真正成为系统重要性行业和领域。
高速发展的背后也积累着结构性的问题,例如分业监管规则和高度交叉的业务发展模式不匹配,行业同质化发展倾向有增无减,产品存在大量期限错配、“刚兑”的情况,违规运用杠杆放大风险的现象层出不穷,资本节约型的表外业务风险积累。
今年以来,有关金融监管的讨论不断升级,华创证券副总裁华中炜近日接受新浪财经专访时表示,在新的监管环境下,资产管理行业将面临洗牌和行业重塑,新的行业竞争格局将逐步形成并不断优化,行业也从规模扩张时代走向精耕细作时代。尽管当前的监管整顿会导致资管行业增速阶段性放缓,但是监管更多的是结构性调整,未来行业发展会有更大的空间。
本轮监管是自上而下对行业规则的全面梳理和重新制定
具体来看,本轮监管有几大重点方向,一是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原则,强调监管协调和数据共享,从而防范资产管理行业相互交叉后进行监管套利;二是强调穿透监管的要求,直接掌控负债端和资产端的变化情况,对过去通过嵌套开展的违规操作进行整改;三是严控资金池和期限错配业务,防范潜在系统性风险;四是发展净值型产品,打破“刚兑”怪圈;五是完善表外业务的风险资本管理。
机构需要在动荡的环境中回顾反思 提前布局
尽管当前的监管整顿会导致行业增速阶段性放缓,但是监管更多的是结构性调整,未来行业发展会有更大的空间。机构需要在动荡的环境中进行回顾和反思,寻找匹配资产资源禀赋的核心优势,提前布局,才能在监管趋于稳态、市场重回扩张阶段时快速发展。
未来十年资管行业将出现四大新趋势
一是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渗透到资产管理行业的各个子领域,二是主动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的贡献度将被提升,三是投资个性化程度增加,四是资产管理行业在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作用增强,更加高效的链接资金端和资产端,促进直接融资的进一步发展。
以下为对话实录
新浪财经:近十年可以说是资管行业飞速发展的十年,您认为告诉行业快速崛起背后有哪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华中炜:资产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积累了诸多成果,有助于金融体系的繁荣稳定,在国民经济和金融市场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高速发展的背后也积累了一些结构上的问题,例如分业监管规则和高度交叉的业务发展模式不匹配,行业同质化发展倾向有增无减,产品存在大量期限错配、“刚兑”的情况,违规运用杠杆放大风险的现象层出不穷,资本节约型的表外业务风险积累。本轮监管正是针对这些潜在的问题进行疏导,从而防范风险扩大后发生系统性风险。
新浪财经:具体来说,从您看来,本轮监管的实质是什么,可能对行业带来什么影响呢?
华中炜:本轮监管的强化,从表象上看是针对银行同业过快发展的问题,但实际上是针对以商业银行为核心,或者说以商业银行为渠道端口的整体资产管理行业,自上而下对行业规则进行全面梳理和重新制定。
具体来看,监管有几大重点方向,一是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原则,强调监管协调和数据共享,从而防范资产管理行业相互交叉后进行监管套利;二是强调穿透监管的要求,直接掌控负债端和资产端的变化情况,对过去通过嵌套开展的违规操作进行整改;三是严控资金池和期限错配业务,防范潜在系统性风险;四是发展净值型产品,打破“刚兑”怪圈;五是完善表外业务的风险资本管理。
市场的发展和监管的完善是相互强化、此生彼涨的过程,也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表现,本轮监管的核心并不是限制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而是对过去快速发展过程中埋藏的隐患进行清理整顿,从而让资产管理行业从过去简单粗暴的规模扩张向资产管理能力提升的本质回归。尽管本轮监管方向与2012年资管新政放松大潮相反,但是其目标都是保证市场长久健康发展。在新的监管环境下,资产管理行业将面临洗牌和行业重塑,新的行业竞争格局将逐步形成并不断优化,行业也从规模扩张时代走向精耕细作时代。
新浪财经:目前全球资产管理市场面临增长乏力的困境,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是否会受到不利冲击?
华中炜:全球资管增速放缓一方面由于新增资金总量有限,另一方面全球各地金融市场表现动荡使得此前年度资产价值增值有限。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部分资产管理机构依然依赖全市场的整体利好,而非重点培养自身长期竞争优势来吸引新的资金进入。发掘和建设机构的核心竞争优势和差异化竞争能力成为全球资产管理行业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相较于全球资产管理市场相对低迷的市场环境,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则更具优势。一方面,从全球范围看,亚太和拉美地区的资产管理规模依然处于强劲增长阶段,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居民财富积累正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同时居民理财和多元化资产配置的意识不断增强,老龄化过程中的财富管理需求也逐步形成,这为资产管理行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基础。
据统计,资产管理行业管理资产规模在过去10年的复合增长率是40%,假设这一增速下降到20%,那么到2020年资管行业管理规模将达到170万亿元,届时将是GDP的2倍。
另一方面,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将越来越依赖技术革新带来的生产力提升,中国也积极参与到资产管理行业技术升级的潮流中,可以更有效的追赶与发达市场之间的差距。机构需要在动荡的环境中进行回顾和反思,寻找匹配资产资源禀赋的核心优势,提前布局,才能在监管趋于稳态、市场重回扩张阶段时快速发展。
新浪财经:在此市场环境下,机构更应该去寻找核心竞争力突围。您认为,突围的关键是什么?
华中炜:所谓核心竞争力,要和机构所处的行业、业务的历史积淀、自身的资源禀赋相匹配。未来的资产管理行业专业化分工将进一步明确。
从传统的微笑曲线看,资产管理行业上游是产品的研发、配置和投资;下游是客户渠道和服务;中游是低附加值的通道业务;从产业链的构成看,资产管理行业包括资产管理机构、基础资产和资管产品、销售渠道和客户等几大维度。
不同资产管理机构在寻找自身优势时,首先应该根据自身行业特征去匹配产业链的位置和优质资源。例如银行的优势是更接近客户的下游渠道;基金的优势是专业化的资产管理能力;券商的优势是综合化的资源禀赋,例如投行能力和研究能力等。在锁定既有优势条件后,资产管理机构需要进一步根据市场发展匹配技术革新带来的新能力,例如社交媒体在渠道方面的传播能力、量化和智能投顾在投资方面的贡献等。
在对自身资源禀赋进行全面梳理后,资产管理机构要对自己的业务发展模式进行重新判断和规划。伴随行业发展的进一步深入,专业化的分工会愈发明显,大而全的全能银行模式并不适合所有的机构。未来资产管理的主流模式包括全能资管、精品资管、财富管理、服务专家四大模式,资产管理机构只有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匹配相应的业务模式,才能最大化发挥特长并建立长期有效的竞争优势。
对于过去积累较为充分,在产业链上下游均有所覆盖的金融控股公司,进一步发挥全能、全面的优势可以巩固自身地位;对于后发展起来的、仅在特定领域精耕细作的小型资产管理机构,则需要抓住细分市场,打造精品资管业务品牌;对于主要拥有渠道优势,但不具备主动管理能力的机构,则需要向产业链的下游渠道靠拢,发展财富管理业务,例如私人银行部门;而偏中后台的业务部门和机构,则可以立足于为前台机构提供托管、清算、运营等服务业务,打造服务专家的品牌优势。
新浪财经:未来10年内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将出现哪些可预见的发展趋势?
华中炜: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是业务创新和监管升级不断融合的过程,新的监管框架落地后,也会对行业发展趋势带来变化。从行业整体发展看,未来产品的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机构的主动管理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重要性加强,简单的通道业务和依托牌照优势跑马圈地的时代将逐步结束。具体来看,未来10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将出现下列新特点、新趋势:
一是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渗透到资产管理行业的各个子领域。新的技术手段在资产管理产业链的各环节、各角色中不断渗透。从全球资产管理行业投资产品变化趋势看,过去传统的主动管理型产品的份额正在被被动产品、另类产品、特殊产品替代,量化投资、智能投顾正在引领行业发展的方向。在渠道管理方面,互联网技术更展示了其独特优势,有效拓宽资管渠道并降低销售成本,并进一步覆盖长尾客户。此外,基于云服务平台的运营方式,资管行业大大提高业务模式的自动化程度和运营效率。
二是主动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的贡献度将被提升。资产管理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张,最早始于2010年银行理财和信托产品的同步高速增长,这一阶段表外信贷扩张替代主动管理成为资管行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在新的监管环境下,市场将回归资产管理的行业本质,借助牌照优势的简单资管业务并不能给机构带来新的增长点。具体来看,不同资产管理机构投资管理能力、风险定价能力、品牌文化价值将成为更具代表性的优势。
三是投资个性化程度增加,出现更多专注细分领域的资管产品,与之相伴FOF和MOM市场加速发展。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需要投资经验的积累,细分领域的精耕细作可以带来更多的经验优势。尽管过去几年资产管理行业的金融产品、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产品数量快速放量,但是同质化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投资范围、策略、客户定位的高度重合。未来伴随机构牌照优势的弱化与行业分工的不断明确,差异化的经营策略将受到机构重视。近两年专注于特定领域、行业或主题的投资产品正在增加,不同风险偏好、不同久期特征、不同杠杆水平的产品也不断面世。同时,如何在不同的产品中进行选择和配置,将催生一批FOF和MOM的管理人,专业化、分层化的市场格局逐步建立。
四是资产管理行业在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作用增强,更加高效的链接资金端和资产端,促进直接融资的进一步发展,资管投行化的模式将更受重视,过去严重依赖银行作为负债端口的资管格局将得到修正。由于我国底层资产的证券化、标准化程度不足,未来资产管理行业将更多的承担对接资产和资金的使命,资产管理行业将从单纯的投资机构向资产发掘、产品设计、运营管理方面延伸。当然,投行化并不是简单的提供资产和资金的链接通道,而是在对接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产品化设计能力和风险控制优势,这同样是资产管理机构“主动管理能力”在一级市场的一种体现。(完)
文章来源:新浪财经2017年5月22日(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篇编辑:苏华清
温馨提示:现微信最新版本“订阅号”已实现公众号置顶功能,广大读者可点开“金融读书会”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即可将“金融读书会”置顶,方便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