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张颐武:再谈刘胡兰精神,历史悲壮感不容消解
2017-05-22 20:41:00 来源:搜狐财经

  本文大概

  1100

  字

  读完共需

  2

  分钟

  作者张颐武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5月20日《环球时报》。

  近日,一封以学生家长名义写的公开信《请刘胡兰离我的孩子远点》以及一封以老师名义写的回信出现在微信上。对是否该在青少年中宣扬刘胡兰精神,双方的观点针锋相对。

  笔者查阅了一下,这封公开信和回信其实在两年前就已流传网络,最近又在微信朋友圈火了,说明人们对这个话题非常关注。其实全世界都有英雄主义教育,不同文化里都有这种悲壮、牺牲的价值和故事的传承。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那些壮士、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众多勇士,他们都有着很悲壮的故事。任何民族也都有年轻人的牺牲,比如圣女贞德。这是人类最基础的东西,任何国家、民族都有这种象征性文化的传承,都需要它们来支撑起基本的精神框架。只有这样,才有更高层次的目标。

  如今身处和平年代,家长可以强调孩子们的安全,但这与英雄主义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而那个所谓的家长却用一种世俗、生活化的观念,去否定一个民族的大观念和大意识。

  首先,任何社会都有其赖以存在的精神高度,这跟一个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关爱完全不是一回事。那位家长的说法混淆了教育的基本理念。孩子接受了英雄故事的教育,并非就是要孩子去简单模仿当时的历史情境和行为。

  美国独立战争的英雄内森·黑尔被英军处死前曾说:“我唯一的憾事,就是没有第二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传颂这样的故事难道就对青少年有负面影响?其实为社会正义牺牲和奉献一直是所有向上社会的共同价值,虽观念有差异,但这种意识则是世界共通的。

  其次,这位家长的行为是在用世俗的生活观念,消解历史的悲壮感。这种悲壮感不是中国特有的概念,任何民族和国家要建构自己的光荣历史,都需要这种悲壮和故事,而这其实是历史的必然。消解中国的英雄主义,其实这些年来有其争议的背景。而且,这种文章未必有其现实根据,但却迎合了当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孩子安全的心态。

  第三,任何人都知道,学习刘胡兰是学习她的精神,而不是在当下简单模仿刘胡兰的行为,当下也没有这样的前提去模仿。中国家长其实足够成熟,明白这些道理。从这个角度看,这封信的逻辑和论说方式,其实是在戏耍这个社会,非常不负责任。刘胡兰是中华民族危急关头年轻生命为中国的未来而牺牲,刻意对中国革命牺牲的扭曲其实没有任何意义,也不会有任何价值。

  和平年代我们也需要爱国,而且有无数种形式去践行。你做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或在平凡岗位奉献都是爱国精神,但这些不妨碍原有精神价值的历史传承,比如“岳母刺字”。我们不断有新的爱国精神涌现出来,但世代传承的价值会一直铭刻在那里。少数人对历史刻意的扭曲和片面的理解,其实还是这些年试图否定中国革命合法性的思潮的一种延伸,但这种思想不可能被社会认可。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集团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亿元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旨在把脉金融,钻研学术,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大众。人大重阳聘请了来自 10 多个国家的 96 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与 30 多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合作。

  目前,人大重阳被中国官方认定为 G20智库峰会(T20)共同牵头智库、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合作联盟常务理事、中国-伊朗官学共建“一带一路”中方牵头智库。2014年来,人大重阳连续三年被选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的“全球顶级智库150强”(仅七家中国智库连续入围)。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