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提倡适度发展理念
2017-05-22 19:17:00 来源:搜狐财经

  近代以来,人类社会普遍奉行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一种极化理念指导下的产物。它始自于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逐渐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其表现:国家希望发展得越快越好,拼命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企业希望利润越多越好,拼命扩大规模,占领市场;个人希望挣钱越多越好,拼命工作,拼命消费。这是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和民众共同存在的问题。过去,这种体现极化理念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大发展,提高了各国民众的生活水平,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然而,二战之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科技的高度发达,人类活动的能量越来越大,极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自身的消极作用也越来越大,由此造成一系列严重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已经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质量和发展前景,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类生产生活理念和方式的时候。

  一、极化发展理念的危害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超过了度,就会走向反面。物极必反,古人就懂得这个道理。即使是发展生产力和提高生活水平这样的好事,也需要把握一定的度,以极化态度对待发展生产力和提高生活水平,虽然也会取得一些成绩,满足国家和民众某些方面的需要,但长此以往,必然事与愿违,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第一,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为了发展,就需要向自然界攫取资源,并排放污染物,从而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一定科技发展水平下,生产规模越大,所消耗的资源和产生污染就越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就越大。过去数百年,由于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不要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两极臭氧层空洞扩大,极端天气增多,恶性传染病的频发(如萨斯),等等,已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在中国尤其突出。近年来,北京等城市雾霾天气频发,最严重的时候,空气中的PM2.5浓度接近每立方米1000微克,而安全值则低于每立方米50微克。据2012年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中国环境分析报告,中国500个大型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标准。[ 转引自陶春:《雾霾污染教训值得警醒》,2013年1月25日《学习时报》。]据2013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一份研究报告,空气污染使中国北方居民寿命平均缩短5.5年,并且提高了肺癌、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率。[ 《外媒:雾霾缩短中国北方人五年半寿命》,2013年7月10日新华国际,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7/10/c_124983281.htm l[2017-05-16]]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家园,如果不改变目前极化的生产生活理念和方式,不能有效遏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迟早会把地球毁掉,从而毁掉人类自身。

  第二,恶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当今世界各国都拼命发展经济、科技、军备,生怕落后,生怕挨打。而发展离不开消耗资源和能源,一定时期,世界上的资源和能源总量是有限的。历史上,西方大国为了争夺原料产地和食品市场,经常大打出手,甚至发动世界大战。今天,各国为了争夺资源和能源,依然明争暗斗不断,甚至不惜兵戎相见。冷战后,世界上几场主要的局部战争,都围绕着资源和利益的争夺展开,如伊拉克战争。近年来炙手可热的南海争端、中日钓鱼岛之争,也有争夺资源的因素在里面,给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蒙上了阴影。

  第三,恶化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加速发展经济,能够增加就业机会和财政收入,增强政府的调节能力,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但过分强调发展速度,不顾一切发展经济,认为只要发展了,财政收入增加了,就自然能摆平一切矛盾和问题,则无疑是十分错误和危险的认识。近十多年来,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大搞土地财政,在城乡房屋拆迁和占用农民土地的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的矛盾和纠纷,有的甚至发展为恶性群体性事件。例如,2005年6月的河北定州事件,起因是当地政府为建设电厂灰场,强占农民土地,在遭到抵抗的情况下,勾结黑社会对农民大打出手,造成6人死亡、数十人受伤。近年来,一些地方干部为了追求政绩,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名义下,强行撤村并户,将农民集中起来居住,将农民的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对于那些不愿离开土地、不愿搬进楼房的农民,则是赶上楼,甚至打上楼。这就人为制造了大量的矛盾和纠纷,恶化了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社会动荡埋下隐患。

  第四,恶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由具体的人组成,个人就必然以发家致富为中心,金钱由此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也就在情理之中。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出现了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的不良倾向。很多人把升官发财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为了得到官位和金钱,一些人不择手段,甚至铤而走险。企业之间拼命竞争,互相挖墙脚;人与人之间拼命竞争,不惜下套使绊。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挣钱,甚至不惜往牛奶里添三聚氰胺,用废旧皮鞋制作胶囊,用激素喂养家禽,大家只有一个目的——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发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了,人们腰包鼓起来了,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远了,信任减少了,甚至出现了老人倒地不敢扶的情况。有人说,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

  第五,恶化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当今社会,在挣钱升职的压力下,人们普遍像上了劲的发条,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以至无暇享受生活。过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使现代都市人普遍身心疲惫,不少人透支健康,前半生用健康换钱,后半生用钱买健康,生命质量大受影响。这些年,职场上年纪轻轻过劳死、猝死、职业病等屡见不鲜。马克思曾说,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驱使资本家由慢走变为快走,由快走变为快跑,由快跑变为狂奔。可以设想,如果一个人持续狂奔下去,下一步就离猝死不远了。同时,急功近利,金钱至上,缺乏信仰和坚守,使社会心态严重失衡,生活水平提高了,现代人却很难体会到生活的快乐和生命的意义。在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下,不少人追求高消费,追求享受和刺激,过多的应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各种疾病找上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的身体素质反而大幅下降。

  二、极化发展理念的成因

  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之所以在发展生产力和提高生活水平方面,施行一种极化的理念和方式,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人的本性使然。少干活,多享受,是人的本能,在赚钱和享受方面,人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往往高了还想更高,好了还想更好。国家和企业是由人组成和管理的,人的这种愿望和要求,体现到国家行为上就是不遗余力、甚至不顾一切发展经济;体现在企业行为上就是拼命扩张、拼命赚钱。一定意义上,正是人的欲望这种内在的要求,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第二,脱贫致富的愿望。除少数发达国家,世界上多数国家还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程度较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一旦遇上合适的发展机会(如“战略机遇期”),各国都不愿错过,而是抢抓机遇,拼命发展。这种情况在中国尤为明显。30多前,中国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脱贫并逐渐富裕起来。但目前中国各地的发展很不平衡,贫困地区要求尽快脱贫致富,富裕地区还要求更加富裕,赶超发达国家。强烈的致富愿望,使加速发展成为一种国家意志、全民共识,任何人、任何力量都难以改变。

  第三,资本的逐利本性。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压倒地位,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当前,人类总体上还处在资本主义时代,虽然有少数社会主义国家,但处在西方资本主义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资本的特点是逐利,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目前,各国企业和政府在扩张、发展问题上的态度和做法,就是资本逐利本性的外在表现。资本这种特点还影响了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导致“人格资本化”,相当比例的人都将最大限度攫取财富作为人生的唯一价值所在。

  第四,消费主义的盛行。消费主义与晚期资本主义相伴而生,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其主要原则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以此作为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消费主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影响了世界各国,追求高消费、高享受成为不少国家民众的生活取向。消费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也很明显。根据我国商务部的统计,2015年中国消费者全球奢侈品消费达到1168亿美元,对全球奢侈品消费的贡献比例达31.6%,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 《中国奢侈品消费全球第一 但本土品牌发展任重道远》,2016年11月29日前瞻网,http://t.qianzhan.com/fengkou/detail/161129-aca568a7.html[2017-05-16]]

  第五,国际竞争的压力。冷战虽然结束20多年了,但国家间的利益争夺并没有停止,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实际上,只要世界上还存在不同国家,国与国之间的争夺和斗争就不可避免。落后就要挨打,早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一个国家要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增强综合国力。为此,就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发展经济,经济是国家实力的基础。

  第六,维护稳定的需要。要保持社会稳定,就要解决就业,增加国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这都离不开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特别是对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国家,改革是利益的再分配,必然引发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进而影响社会稳定。要维护稳定,必须扩大经济总量,把蛋糕尽可能做大,以此发展的成果来缓解转型过程中利益格局变化引发的矛盾和压力。这种情况,以中国最为明显。对中国而言,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一旦发展的经济速度降了下来,不仅影响人们对未来的信心,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发展所掩盖的问题也会凸显出来,集中爆发。所以,中国政府始终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敢在发展问题上有丝毫懈怠。

  三、适度发展理念的内涵及实现路径

  极化的发展理念有很大局限性,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当今人类社会一切矛盾和危机的根源。英国科学家霍金多次发出警告,人类在地球上生活的年限仅为100年,在未来的100年内,人类必须离开地球,到外太空寻找可能居住的星球,否则将面临灭亡的命运。地球是否会在100年内毁灭,其科学性还有待证实;人类是否有能力在100年内逃离地球,更是充满了疑问。但霍金关于地球毁灭的警告,却值得人类警醒。霍金认为,导致地球灭亡的威胁包括:核战争、基因改造过的病毒和全球气候变暖等。这些因素,显然跟人类的活动有密切关系。如果人类再不改变极化的发展理念和方式,与地球同归于尽的一天迟早会到来。

  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福祉,必须果断抛弃极端化理念,提倡和践行适度理念。适度发展理念,同极化发展理念相对立,它不致力于更高、更快、更强,而是强调国家、企业和个人发展与消费的适度。“适度”的判断标准,是有利于世界和平,有利人类共同和永续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适度发展理念上承中国儒家中庸思想和“天人合一”理念。孔子强调“中庸之道”“过犹不及”,认为任何事物中都有确定的“度”,适度是一个事物所处的最佳状态。适度发展理念符合唯物辩证法。质量互变规律认为,度是质和量的统一,即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界限,超过这个界限,事物就会发生质变,走向反面。[ 坚毅:《“过犹不及”与适度原则》,《宜春师专学报》1996年第6期。]适度发展理念与西方可持续发展理论相衔接,与近年来中央大力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和五大发展理念相一致。

  适度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实现全体人类的共同发展和幸福作为最高追求,把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作为最高原则。具体来说,适度发展理念主要体现为五个“兼顾”:

  第一,兼顾人类的利益和自然承载力。要实现人类的利益,就必须发展生产力,而这种发展必须与自然的承载能力想适应。对资源的消耗,要与资源的再生速度相适应;产生的污染,能够与人类治理污染的速度大体持平,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二,兼顾当代人利益与后代人利益。适度理念完全赞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是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发展模式。

  第三,兼顾本国与他国的利益。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各国都有平等使用地球上的资源的权利,反对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做法。本国的发展,应以不影响和妨碍他国的发展为界限,不造成国家之间关系的紧张,最终实现各国的共同发展。

  第四,兼顾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利益。世界上任何国家,其社会都分为不同的阶层和群体,他们在尊严和权利上是平等的。要兼顾不同阶层利益,满足不同群体的发展需求,不能为了一部分人的发展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第五,兼顾人的奋斗、享受和健康。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的享受。提倡适度理念,有利于把过快的现代生活节奏降下来,使人更加从容,有时间和心情享受生活。但过度的消费和享受,则会危害身心健康。因此,要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高消费,消费和享受要以不影响身心健康为限度。

  提倡适度发展理念,是对自工业革命几百年来形成的生产生活理念的扬弃,是一场深刻的反思和变革,因此必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提倡适度发展理念,是全人类共同的任务,不局限于某一个国家、某一行业、某一人群,而是需要所有国家、企业和个人都参与进来,因此又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但鉴于极化发展理念造成的严重恶果,提倡和践行适度理念势在必行。

  第一,国家层面。首先要调低经济发展速度和预期,衡量经济发展的成就,质量优先于速度。如果是经济稳步发展,物价保持稳定,贫富差距适度,增长速度并不重要。相反,如果增长的同时,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物价指数偏高,财富分配不公,增长再多也失去了意义。为此,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大发展理念,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卓有成效开展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要形成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如改变政府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方式,降低地方领导干部发展经济的动力和压力,将环保作为衡量政府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出台相关法规和经济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还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实现公平正义,坚持共同富裕,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和谐社会。

  第二,企业层面。抑制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坚决反对垄断,既要发展自己,又要允许别人发展。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依靠科技降低能源和资源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提高自身的绿色竞争力,迎接世界第四次科技革命。企业要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确保员工福祉,发展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第三,个人层面。提倡适度消费,适度享受,反对消费主义,穷奢极欲。倡导从容、恬淡的生活态度,放慢生活节奏,兼顾奋斗和享受。树立环保意识,提倡绿色消费。每个人都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是不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对社会环境造成了污染?富裕阶层生活水平高,消耗资源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大,他们应该带头反省。要使更多人认识到,过度消费与浪费一样,都是一种罪恶。

  当然,提倡适度理念,并不是主张轻视发展,主张无所作为,更不是提倡禁欲主义,而是践行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优质发展、和谐发展、健康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