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得快,算得准,算得起,云计算领域将更多目光关注到更出彩的前两项,但躲在背后的“算得起”,即计算成本的下降,将成为未来云计算真正普惠产业的重要前提。
在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第二天(19日),阿里云总裁胡晓明第一个登台演讲。他所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产业和互联网的深度结合将在未来5年释放巨大机会,而中国中小企业创新成本是否足够低,取决于大公司所积累的技术能力能否以标准化的方式开放出来,开箱即用。
与1970年代阿波罗登月时产生的计算量相比,今天一部智能手机的计算能力已经是当时的数百倍,这主要得益于芯片与集成电路的进步。放眼未来的人工智能、精准医疗、机器决策、智慧城市、物联网等,每一个都以海量的数据计算为基础,数据在线化让这种计算成为可能。但当前全球服务器的CPU平均利用效率只有3%左右。通过共享的云平台,亚马逊AWS可以将CPU利用率提升到70%,阿里云目前的技术能力达到了50%。这对节省全球IT开支具有潜在的显著作用。
与美国相比,中国互联网在应用层(比如网购、社交、移动支付)已经不相上下,比如互联网金融的技术能力美国甚至已经落后中国。但在更底层的基础科学领域(比如芯片技术、网络能力),中国还有不小的差距。中国在量子计算等基础领域的投入,试图缩小这个距离。
在云计算领域,中国公司的计算实力已经和美国旗鼓相当。在此前有“云计算奥运会”之称的Sortbenchmark一个名叫CloudSort的竞赛项目中,来自南京大学的师生使用Intel处理器、8G内存、40G云盘及135G规格的SSD云盘等阿里云官网日常配置构成的集群,最终将每TB(1024GB)数据计算成本降到了1.44美元,打破了亚马逊AWS在2014年保持的4.51美元纪录。1.44美元相当于在中国买5瓶普通矿泉水的价格。
计算成本的降低将让整个传统产业受益。胡晓明拿自身经历举例说,他去年年底在深圳做过一次基因测序,成本是5万元人民币,他希望如果未来3年内,能将这个成本降到2000元以内,普惠医疗将释放更大价值。
相比,借助规模化的弹性计算能力,更多的普惠机会则隐藏在产业层面,比如汽车、航空、太阳能等大型制造业与云计算的结合,从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良品率管控,到销售环节,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