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14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对这一承诺,网上存在一些杂音,有人担心“钱会打水漂”,还有人质疑中国这么做是“穷大方”,是“烧钱买影响力”。
众所周知,“一带一路”是中国倡导并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支持与参与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中国提高国际地位、扩大国家影响、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手段。自然,需要从各个方面对“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持和帮助。增加对丝路基金的注资,以此来吸引和扩大丝路基金的规模,增强丝路基金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与影响,当然是必要的,也是积极主动的,是更好地“走出去”的体现。
事实也是如此,“一带一路”除了是一项由中国倡导的全球战略之外,也是中国企业、中国资本、中国资金“走出去”的一条重要通道,甚至可以说是目前最稳定、最安全、最没有风险的一条通道。因为,在这条通道上,不只有中国一个国家,而是由世界上多数国家聚合而成的一个世界发展链,一股能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完善、居民生活改善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力量。在这样的通道上让中国企业、中国资本、中国资金“走出去”,毫无疑问比单个企业“闯”天下要安全得多,比单项资本对外投资要安宁得多。出现不同声音,只能说明有些人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性还缺乏认识,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中国企业、中国资本、中国资金带来的机遇还缺乏理解。
殊不知,丝路基金原本就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带一路”又是中国倡导的,如果中国不积极主动地带入到“一带一路”中去,不愿对丝路基金加大投入,那如何去吸引和推动其他国家参与呢?“一带一路”战略还如何在全球推广并实施呢?要知道,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理应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应当不断地提升国际地位与影响,增加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如果“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得好、实施的效果佳,对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可以大大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丝路基金并不是援助基金,也不是慈善基金,而是一种投资基金,是向全球范围投资的基金。按照有关方面提供的信息,目前,丝路基金已与30多个国家(地区)政府部门建立了工作联络;与包括IFC(国际金融公司)、EBRD(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IB(欧洲投资银行)、亚投行、金砖银行等多个国际多边机构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若干重点行业中的中外领先企业建立起了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也就是说,在投资运营过程中,并不只是由丝路基金“单打独斗”,而是与国际上其他机构联合,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与相关国家建立良好的工作联络机制和合作机制。一定程度上,丝路基金只是一个“母基金”,围绕丝路基金,将设立更多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关系的其他基金,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产生巨大的发散效应。毫无疑问,丝路基金也会在这样的发散中产生越来越多的效益、越来越大的影响。
中国企业、中国资本、中国资金要“走出去”,需要有更多的通道、更多的方式,而在“走出去”过程中,除了地位、影响、效益等之外,形象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国家形象,更是“走出去”过程中必须时刻不忘的一项工作。企业、资本投资者、资金输出者在“走出去”时需要注意,象“一带一路”这样的重大战略,更需要注意。给丝路基金增资,就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了更好地展示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良好形象,而不是只说不做、只把利益让给自己把责任推给别人。
“一带一路”战略,不只是政府的事,也是全体中国人的事,是中国在承担负责任大国中做出的新的形象展示。对向丝路基金增资的问题,应当从“一带一路”战略的高度去认识,从“走出去”的高度去认识,更别说丝路基金还是一个具有安全保障和有效回报的投资基金,每投放一笔丝路基金,就能回收到一份国际影响,就能在“走出去”战略中增加一分力量,怎么可能会出现资金“打水漂”的现象,又怎么能够与“穷大方”挂起钩来。对这样的言行,必须坚决反击、坚决制止。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tanhaojun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