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海蓝刘倩文:航运巾帼的转舵思考
2017-04-15 00:32:00 来源:综合

  在航运大数据时代,只有参与者和数据提供商共同挖掘,才能让其价值落地,最终为决策提供参考。刘倩文是航运领域不多的既做过数据落地又了解数据集采的专业人士之一。

  \

亿海蓝副总裁 刘倩文

  “事实上,航运大数据的发展是需要行业所有参与主体一起来做的,而非某一家大数据企业。”刘倩文这样强调。从知名航运咨询机构德路里,到新兴的航运大数据企业亿海蓝,刘倩文的角色转换,或许正体现了传统和创新的碰撞与融合。

  角色转变

  跳出航运做航运

  《中国航务周刊》:2016年11月,您从德路里“转战”亿海蓝,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基于哪些考虑?

  刘倩文:我本人是2010年加入德路里团队的,从英国到新加坡到上海,德路里是我的第一个东家。德路里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我们也面临很多质疑,在价格上不占优势,最初的业务并不能完全契合中国的航运市场需求,以及不懂得通融,做事方式相对保守。但是在中国发展了两年之后发现,德路里的品牌优势是非常强大的,此外还拥有一支过硬的团队,保守的做事方式又保证其在咨询业务中保持客观独立的第三方态度。得益于上述几点,德路里在中国发展稳定,而我很庆幸在德路里工作期间维持了这个品牌的良好形象。

  但对于咨询行业来说,掌握了分析方法后,就会鼓励分析师下沉到细分的行业中去,了解行业的特点,学习行业的运作模式,不能总是像隔着一层纱或以局外人的身份去分析局内,这也是我加入亿海蓝首先考虑的因素。亿海蓝虽身在航运圈,但却可以看得更远,甚至可以跳出航运圈来做航运生态。

  另外,此前德路里和亿海蓝也有一些非正式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德路里及我本人,无论是从专业能力还是从专注度来说,都非常认可亿海蓝的团队,而且亿海蓝打造的航运新生态价值观也符合我的选择。可以这么说,亿海蓝的团队成员做某一个决定是服务于公司整体的,而公司的每一个决定则是服务全行业的。

  从亿海蓝的角度来看,大数据的市场定位于高端客户,需要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德路里的品牌非常好,亿海蓝方面也很认可我在德路里所做的工作。因此,在上述几方面双方都很契合后,最终促成了我加入亿海蓝。

  《中国航务周刊》:从业务层面来说,德路里和亿海蓝有什么区别?

  刘倩文:亿海蓝是一家新型的数据提供商,德路里则主营传统的咨询业务。

  从亿海蓝的角度来说,数据是一定要落地的,要能够帮助决策,通过分析给行业带来有价值的东西,才能真正实现数据的意义。而从德路里的角度,收集数据的方式相对传统,其业务主要是做市场的基本面分析,也就是市场的供需关系。

  供应市场的数据主要来自各重要的经纪人,同时也会自行联系船厂等获取,而需求市场的信息要看对应的行业上下游。比如,集运市场的需求以全民整体的消费和投资数据为主进行分析,干散货运输领域则主要了解大宗商品,从铁矿石、煤炭、粮食等方面入手,再根据船舶分类、货种进行分析。经纪人也有很好的数据收集,但不以中立的第三方为市场提供评估。德路里的定位是第三方,市场和客户需要独立的声音时,则一定会找德路里。

  而亿海蓝是B2B型的大数据供应商。以船讯网为例,操作层和管理层都在使用,有全球船位的数据提供,而且是即时数据。德路里的数据更新一般是以季度为单位的,也有部分数据是年度更新,以周和月为频率的数据更新很少,在数据的频率方面有所欠缺。以前做基本面分析时,可能不需要高频率的数据更新,但是当我们有更高频率的数据时,分析状况肯定会随之发生变化。此外,类似亿海蓝的数据,很多经纪人、船东也在用,应用范围更广。

  

  多维共建

  数据之外用数据

  《中国航务周刊》:结合亿海蓝目前的业务模式,您如何看待航运大数据在当前市场状况下的应用前景和应用范围、方式?

  刘倩文:航运大数据的运用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大数据对于任何行业的改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点点的改变,另外一种是颠覆性的改变。而航运大数据就正处于一点点改变行业的过程中。

  数据的挖掘有很多种方式,但是亿海蓝提供了全新的数据挖掘方式。亿海蓝的大数据基于船讯网,提供多维度的船位信息,而且基于航运业拓展了在多个行业的应用。比如基于船的信息匹配相应的港口及码头,就可以知道货物的基本信息,这样就可以相对精确地做出大宗商品的流向。

  以亿海蓝现在进行的集装箱供应链可视化项目为例,以前我们的可视化可能只覆盖了几个节点,一些货主只能在发货或者订货以后祈祷集装箱能按时达到。但当我们掌握的数据节点覆盖了70%以上的供应链时,就可以做很多工作,比如某个节点该出现而未出现时,就可以预警、防范,这样就给了货主主动处理问题的空间。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航运大数据的前景无限,但是我们希望客户和我们一起挖掘数据的价值。因为作为平台公司我们并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在每个细分市场进行各个实际业务操作,我们不知道其中的规则。数据最大的价值是帮助我们做决策,不论是投资决策还是战略决策。亿海蓝是数据和技术供应商,至于数据的用法,希望由客户提需求,然后自行发掘或者共同开发。

  《中国航务周刊》:您提到航运大数据还处于探索阶段,您此前曾提过大数据的5个“V”,分别是Volume(数据量),Velocity(数据速度),Variety(数据多维),Value(价值实现)和Veracity(诚信),如何理解这五个方面?当前航运数据类企业在这五个维度上的发展程度如何?

  刘倩文:前两个“V”比较好理解,也是目前整个行业做得比较好的。就亿海蓝来说,船舶位置的数据储备已经足够大,也能够保证及时有效的更新频率。第三个“V”即数据多维,我们都知道,B2B行业相对复杂,决策链比较长,因此产生和需要的数据维度非常多。比如说亿海蓝的其中一个基础数据是船舶位置,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船舶类型、吨位等,还可以增加船舶的起始港位置和到达港位置,甚至包括船舶到达的泊位等等。结合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进行到第四个“V”,即价值实现。在这个“V”上面,我们需要跟行业各参与方共同进行,在数据信息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将客户的商业信息嫁接到数据信息中,从而实现大数据价值。如果我们将大数据作为基础产业的话,数据将会变得更加容易获得,这样价值实现就更简单了。最后一个“V”是诚信,是目前整个大数据行业最大的短板,但也是最重要的。

  《中国航务周刊》:有观点认为,越是在市场低迷的环境下,大数据起到的作用越大,大数据企业所受的关注也越多,您如何理解?亿海蓝在当前低迷的航运市场状况下如何自处?

  刘倩文:这种观点在市场中可能不占少数,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家容易有这样的感觉。当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参与者被迫思考怎样能够改善经营状况,比较愿意接受新的东西。而当行情好的时候,很多人没有时间去想新的方法、新的经营方式。大数据在行情好和不好的时候都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有远见的公司会在市场好,收入好的情况下做技术储备,而不是等到市场不好了才想起来。

  我认为,我们还处在航运大数据市场的早期,这一定是大家共同打造的、共赢的市场。亿海蓝作为一家技术主导的公司,目标是以大数据为基础,构建一个互联网的航运生态。在我们的技术人才储备中,需要的是跨界的复合型人才,懂航运的同时也要懂互联网和金融。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亿海蓝作为一家第三方的航运数据平台,我们对航运数据的认识不应该是最深的,认识最深入的一定是市场的参与者和操作者。也只有市场参与者与亿海蓝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构建航运生态圈的目标。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