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资新政给“激劣扬优”再添把火
2017-02-20 18:47:00 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一纸规则,打破了原有的再融资市场格局。

  上周末,证监会调整再融资制度,针对部分上市公司盲目过度融资甚至恶意圈钱的现象,对定价基准日、发行股份比例、时间间隔和融资必要性等事项进行了调整,突出了市场化定价机制的约束作用,防止“炒概念”和套利性融资等行为形成资产泡沫,在更注重上市公司自身发展质量的同时,“激劣扬优”,实现A股的价值驱动定价体系。

  长期以来,再融资无论是在融资规模还是融资频率上都远超其他融资品种,成为上市公司主要的融资手段。一项统计数据显示,自2006年实施再融资以来,全市场再融资规模达6.11万亿元,而同期IPO融资规模为2.20万亿元;再融资3359次,而IPO融资1808次。再融资一定时期内对上市公司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非公开发行没有实质性的发行条件限制、审核周期相对较短且可预期,因此造成部分公司的逆向选择行为,即不顾自身业务发展是否需要,先通过非公开融资汇集资金、抢占资源成为某些公司的最优选择。部分企业甚至用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在造成资金闲置浪费的同时,又对市场形成了较大的解禁压力,如果继续放任无节制融资,必然会给市场的长期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此次出台的再融资新政,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安排纠偏,促资金脱虚向实。一方面,以发行期首日为定价基准日,打破简单的“价差”投资逻辑基础,使投资者回归到基本面分析、价值投资的理念上来,让优质公司得到市场的关注和认可,扭转以往炒小、炒新、炒差的投机风气;另一方面,限制融资频率、融资规模,鼓励支持优质公司选择差异化融资方式募集资金,同时也鼓励其他公司通过改善自身基本面情况获得融资通道,减小对市场的融资压力。此外,作为保荐机构和承销商,券商投行在再融资方面的策略也将出现调整,未来投行的竞争将从目前集中在项目承揽阶段的粗放式竞争回归本源,转变成价值发现、价值创造和销售能力的竞争,券商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强者愈强。

  不可否认的是,本次再融资新规推出后,短期内会影响部分上市公司融资决策,加大融资难度,但对一些优质企业来说,反而会使得市场通过研究发现优质、具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的机制得以充分体现,引导市场资金和散户投资者将向优质上市公司聚集,改变资本市场长期以来“蓝筹股贱卖、垃圾股上天”的扭曲定价机制,使差公司无法再靠概念、靠故事、靠差价吸引资金。

  细数起来,政策具有明显的连贯性:此前监管层对并购重组的约束、不鼓励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促使IPO常态化发行,加之此次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这种种调控一脉相承,意在促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正本清源返璞归真。毕竟,只有让A股市场股权融资发挥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服务好供给侧结构改革,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